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國際隨筆-正文
“鋼鐵俠”離火星又近一步
畢振山
//agustinmoreno.com2015-12-24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美國東部時間21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在發(fā)射升空后,成功回收了第一級火箭助推器,這證明了回收火箭在技術上的可能性,也意味著人類有可能進入“廉價太空”時代。雖然回收火箭技術走向成熟和商業(yè)利用還需要時間,但對于有“鋼鐵俠”原型之稱的SpaceX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斯克來說,他向著移民火星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SpaceX的“獵鷹9”火箭攜帶著11顆小型衛(wèi)星成功升空,在進入軌道后,火箭的第一級助推器與第二級分離,之后開始下降,最終平穩(wěn)降落在地面回收平臺。這是人類第一次實現(xiàn)軌道火箭的成功回收。在此之前,該公司曾三次嘗試在海上平臺回收火箭,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回收火箭技術無疑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在此之前,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一旦能夠回收并重復利用,必將大大降低發(fā)射成本。馬斯克透露,“獵鷹9”的生產成本約為6000萬美元,其中燃料成本僅為20萬美元,火箭的成本達5000萬美元,火箭重復利用帶來的好處可想而知。如果回收火箭的技術能夠進一步成熟并投入商業(yè)使用,必將有助于人類實現(xiàn)太空旅行和星際移民。

  在SpaceX回收火箭之前,已有成功回收航天器的先例。上世紀80年代,美國研制出的航天飛機實現(xiàn)了可回收并重復使用。上個月,美國亞馬遜網站創(chuàng)始人貝索斯擁有的私人火箭公司“藍色起源”則成功回收了亞軌道火箭。但是,SpaceX的技術與這兩項相比優(yōu)勢明顯:航天飛機維修成本太高且容易老化,有報告稱每飛行一次就要耗費5億美元,而“藍色起源”回收的火箭只是剛剛進入距地面100公里的太空邊緣。

  回收火箭的成功讓馬斯克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他此前創(chuàng)建了支付平臺“Paypal”以及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或許是出于對自己星際移民夢想的“野心和堅持”,馬斯克于2002年6月創(chuàng)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為目標研發(fā)火箭。2008年,該公司取得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6億美元的商業(yè)合同,垂直回收的技術也是NASA提供的。截至目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經進行了20多次火箭發(fā)射任務,而且每三周就能建造一個新的“獵鷹9”火箭。

  馬斯克的最終夢想是實現(xiàn)星際移民。馬斯克曾表示,SpaceX開通火星航線的那一天,就是公司上市的日子。目前除了研發(fā)回收火箭技術外,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在研究新的火箭和載人飛船。明年重型獵鷹火箭將首次發(fā)射,其運載能力將達到53噸。而在今年5月,該公司已經發(fā)布了第二代“龍”飛船,該飛船計劃在2017年把美國宇航員送上太空。據(jù)馬斯克稱,屆時“龍”飛船將能夠返回地球并重復使用。馬斯克甚至有了改造火星的規(guī)劃,他計劃在火星兩極發(fā)射核彈以持續(xù)不斷地加熱火星,從而制造出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

  最近幾年,美國太空題材的電影熱度不減,票房大賣的《星際穿越》和《火星救援》就是其中兩部,這無不反映出人們對太空的向望。隨之相伴的是,越來越多的私人企業(yè)投入到航天事業(yè)中來,除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藍色起源”外,英國維珍航空老板理查德·布蘭森旗下的維珍銀河公司也以發(fā)射太空飛船,發(fā)展太空旅游為目標。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