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學習時政看點工事全總工會評論權益視頻財經企業(yè)就業(yè)民生國際軍事理論汽車健康人物書畫攝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娛樂體育

中工網評

社評

必須讓藏身“暗網”的不法分子脫下“隱身衣”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張子諭
2020-05-14 07:06:22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網”為不法分子猖獗作案、隱匿犯罪痕跡,提供了極大便利,使不法分子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擴散到更大范圍,其危害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護制度、做好風險點和危險源排查管控等,是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面對的新挑戰(zhàn)。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公布,南通、如東兩級公安機關破獲一起特大“暗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7名,查獲被售賣的公民個人信息數(shù)據(jù)5000多萬條。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為2019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10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典型案件之一。

  “暗網”在近年來一些案件中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它是指利用加密傳輸、P2P對等網絡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匿名的互聯(lián)網信息訪問的技術手段!鞍稻W”中的數(shù)據(jù)用常規(guī)瀏覽器、搜索引擎難以檢索,相關交易也多使用虛擬電子貨幣。

  如果將互聯(lián)網世界看成一坐冰山,那么我們日常所使用的網絡只是露出海面的一角,深埋在海平面之下涌動的互聯(lián)網世界,包括“暗網”,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去碰觸。正是因為其隱蔽性、匿名性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網”為不法分子猖獗作案、隱匿犯罪痕跡,提供了極大便利,甚至為某些不法分子穿上了“隱身衣”。

  比如買賣個人信息、傳播淫穢物品、毒品交易、販賣人口等都是“暗網”常見的犯罪活動。在新冠疫情暴發(fā)后,“暗網”的不法份子甚至開始倒賣口罩、檢測試劑等防疫物資。

  “暗網”中的違法犯罪行為頻發(fā)也推動了某些次生風險、衍生犯罪的增長,比如,“暗網”個人信息買賣導致的個人信息裂變式擴散,讓電信詐騙犯罪越來越“精細”,助推了盜用個人信息的互聯(lián)網金融犯罪呈現(xiàn)高發(fā)態(tài)勢等。

  技術本身是中性的,而一旦技術“黑化”,后果十分可怕。它會助紂為虐,使不法分子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擴散到更大范圍,其危害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拿販賣個人信息、黃賭毒交易甚至販賣人口來說,“暗網”等非法途徑造成的危害超出很多人想像。

  因此,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阻止類似“暗網”等技術的肆虐,必須立即提上議事日程。比如公安機關、網信部門、互聯(lián)網公司等加強合作,從技術上收緊針對“暗網”的訪問方式,提高追查定位“暗網”使用者的能力,提升數(shù)據(jù)安全系數(shù)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看,“暗網”只是手段和工具,而借“暗網”死灰復燃的傳統(tǒng)犯罪和衍生風險同樣值得警惕。比如,就目前披露的情況看,犯罪嫌疑人售賣的個人信息多為銀行開戶、手機注冊等數(shù)據(jù),這其實還是指向老問題,即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企業(yè)安全防護基礎設施薄弱、服務器漏洞較大、應對信息泄漏風險能力不足等,導致信息泄露?梢,不法分子的可乘之機依舊來自“看得見”之處。所以,打擊“暗網”的另一個發(fā)力點仍在于“明網”。

  2017年6月正式實施的網絡安全法對公民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等做了原則性規(guī)定,成為各類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做好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基本遵循。遺憾的是,總有一些人、一些企業(yè)會在利益驅動下亂伸手,無論是主動——快遞員售賣快遞面單、程序員泄憤而泄密,還是被動——網站存貯敏感信息未加密、連鎖酒店開房信息被“撞庫”等,這些行為一定程度上都為“暗網”里的生意提供了“沃土”。

  封堵“暗網”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構建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需要各方攜手努力,而源頭治理、壓實主體責任無疑是重點。比如,讓“暗網”信息泄漏導致的衍生犯罪不再發(fā)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信息泄漏不再發(fā)生。如何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護制度、做好風險點和危險源排查管控等,是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面對的新挑戰(zhàn)。

編輯:張葦檸

漫畫評論

中工時評

e網評

現(xiàn)場·我在我思

來論·工事工評

新聞日歷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