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第一天,高考作文題必上熱搜。媒體各展其能,名師點評、作家模擬;朋友圈也全是“作文大賽”的“參賽選手”,或調侃,或吐槽,或回憶;很快還會有人炮制“滿分作文”和“零分作文”,逗人笑、惹人罵、賺足眼球。
為什么只有作文題享受如此待遇?有人開玩笑說,那是因為數(shù)學物理連題目都看不懂,只剩作文題還能說三道四。這個玩笑只戳中了部分真相,水面下還隱藏著更大的一座山。一方面從工具理性的角度說,一道作文題60分,沒有什么題目能比得上作文對于整場考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文以載道的情懷決定了人們對作文的特殊情結。
今年的作文題大部分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毫無意外,抗疫成了最重要的議題。全國新高考Ⅰ卷直接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為主題;全國Ⅱ卷的中國青年代表演講稿,給出的材料以抗疫中的中外互助合作為主;天津卷的“中國面孔”,材料里雖然也有杜甫、屠呦呦和快遞小哥,但是,一句“走過2020年的春天”,還有什么比“醫(y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更容易觸動人們的心靈?上海卷的題目談論的是轉折以及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的作用,這也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今年的疫情。其他幾份考卷的題目緊扣的是對自我和時代的認識。
這些題目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抗疫的主題自不必說,全國Ⅰ卷的評價歷史人物,全國新高考Ⅱ卷的講述風土人情、歷史掌故或名人故事,雖然與時事關聯(lián)不大,但對學生歷史文化知識的考察只是底色,更深入考察的肯定還是學生們對歷史的思考與判斷。
這些題目還有著濃厚的思辨色彩,不少題目都可以看成是從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衍生而來。全國Ⅲ卷是給自己畫像;浙江卷是自我定位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江蘇卷是人與信息同溫層之間彼此塑造的關系;北京卷的題目一個是信息對人的影響,另一個以“每一顆衛(wèi)星都有自己的功用”為聯(lián)想,其實也是關于個體與群體、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上海卷的思辨性最強,簡直堪比曾經網上流傳的充滿了哲學意味的法國作文題。
高考作文題對應的并不只是考生們的寫作水平,自古文史哲不分家,語文學習一直都有很強的綜合性?荚囯y免有套路,但是好的題目卻可以盡量避免“套路”和“八股”。作文從來不是單純考察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行文技巧和修辭手法,也不是靠考前突擊能提高的。一個考生平常有較寬的知識面,并勤于思考,面對作文題時往往會有較好的發(fā)揮。
高考作文題影響的不只是這一屆考生的成績,它還極具導向性。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題目可以讓孩子們不再“兩耳不聞窗外事”;發(fā)散性強的題目可以讓課外閱讀受到更多鼓勵;思辨性強的題目則能夠讓老師更重視邏輯訓練,F(xiàn)在的作文體裁,也不局限于議論文,還包括實用性較強的主持詞、演講稿、發(fā)言稿,這些即使在學生畢業(yè)工作以后,都有很大可能性會用得到。
作文題越貼近現(xiàn)實,越具有超出題目本身的價值。全民熱議作文并非壞事,這些題目像一束光,照向了我們剛剛走過的來時路,我們雖然已經不用考試,但是卻多了一次再思考的機會。文字的感染力量是無可替代的,我們這些已經畢業(yè)了很久的成年人,或許已記不清數(shù)學方程、物理定律、化學元素,但是那些曾經打動過我們的詩詞歌賦、文章書籍,那些“文以載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思想情懷卻會與我們骨肉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