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李宏宇 漫畫
為了能在拆遷中獲得更多補償,貴陽市南明區(qū)云關鄉(xiāng)多個村近來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假離婚和買賣戶頭現(xiàn)象,有一個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已離婚。按戶補償催生了應對手段“翻新”。當?shù)氐牡缆方ㄔO拆遷中,在確權審核時握有大權的當?shù)貎擅逯魅蜗群蟊蛔ァK麄儽恢敢环矫婵v容村民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補償款,另一方面帶頭作假為己牟利。法律人士認為,買賣戶頭的村民涉嫌詐騙罪。(7月14日《京華時報》)
不可否認,村民采取假離婚和買賣戶頭的辦法,都是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補償款的行為。但是,對兩者應當區(qū)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對于“拆遷買賣戶頭”的做法,按照詐騙罪追究當事人責任不能說沒有道理。然而,“拆遷離婚”行為卻與此有著本質區(qū)別。離婚雖然與社會道德和秩序不符,但歸根結底只能算是投機取巧地利用拆遷補償規(guī)則,是拆遷補償制度本身有問題、有漏洞,才讓村民鉆了空子,并不能上升到刑事犯罪的高度。
從法律層面來看,假離婚本身就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它只是我們人為的主觀認定。在法律上,只要通過法定程序從民政部門取得了離婚證,就算離婚。而且,沒有法律規(guī)定夫妻離婚后不能繼續(xù)生活在一起,換言之,不能因為繼續(xù)生活在一起就不算離婚。況且還有不少“拆遷離婚”的人群假戲真做,在“假離婚”后又與他人再婚。從這個角度說,很難認定“拆遷離婚”人群存在詐騙罪的“虛構事實”這個前提。
事實上不管是投機取巧運用規(guī)則的“拆遷離婚”,還是“拆遷買賣戶頭”,歸根結底都是政府出臺的拆遷補償政策本身不公平、有問題,逼得村民想出一些有悖道德甚至不合法的對策。農村人的房子基本上是自家蓋的,面積比較大,少則一百多平方米,多則幾百平方米。而且有些村民沒有分家,一戶就是一個大家庭,有十幾口人。一些地方的拆遷補償政策,簡單地根據(jù)家庭戶頭數(shù)或者人口進行分配,使得村民得到補償?shù)淖》棵娣e比原有住房面積大幅度減少。像住宅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只補償三四百平方米,怎么能讓村民接受呢?他們便想方設法鉆政策的漏洞了。
因此,即便“拆遷買賣戶頭”涉嫌詐騙罪,在追究法律責任時,應該考慮到起因是拆遷補償政策本身不公平這個情節(jié),以及沒有造成實質性危害這一后果,進行從輕處罰。更重要的是,政府應當反思拆遷補償政策的不合理之處,及時進行修改,讓拆遷補償更公平、更合理,而不是簡單地依賴法律的打壓。(原題:“假離婚”折射出制度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