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失樂園
在美國,如果你沒錢、沒工作,那最好有個孩子。有了孩子,免費餐飲、免費教育、免費醫(yī)療就都有了。政府不僅幫忙養(yǎng)孩子,還順帶養(yǎng)孩子的爸媽?墒牵绻詾檫@樣就能高枕無憂一輩子,那就錯了,一旦衰老,美國人的境遇不容樂觀。
有一篇流傳頗廣的文章,告誡人們在美國不要輕易幫助老人,因為他們“都很有獨立精神”。我?guī)赣H來美之后才體會到,與其說“獨立”,不如說是恐慌,是一種怕被社會遺棄的危機感。美國寵愛孩子、鼓勵青年、殘疾人也處處優(yōu)待,但對老人,卻缺乏顧惜。孩子由國家撫養(yǎng),他們成長后沒有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wù),那些露宿街頭長椅的、在公廁洗頭擦澡的、風雨里裹著破毛毯顫顫巍巍伸手的,都是老人。所以,母親到紐約頭幾周,最大的感觸不是美國景物的新鮮,而是中國老人的幸福。在美國當老人,可謂舉步維艱。
馳名世界的紐約地鐵四通八達,但大部分站點得爬臺階,一層層上上下下、深不見底。地鐵雙向不同站臺,萬一走反,還得爬回去重來,對腰腿不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個別大站雖有電梯,也不是像北京那樣大大方方的扶梯,而是深深隱藏在某個角落,稍不留心就會錯過。就算這種電梯,也是為殘疾人安裝的,所以得跟著輪椅標識走,反反復(fù)復(fù)迂回曲折,得拿出捉迷藏的功夫。更絕的是動不動就關(guān)閉修繕,一修就要大半年。當你扶老攜幼、大包小包、步履蹣跚地好不容易找到電梯,卻發(fā)現(xiàn)門上貼著一張大大的“關(guān)閉”,那感覺,真仿佛兜頭冷水潑了下來。
三年前游學(xué)英國,我感覺歐洲最有錢、最有閑、最愛參與社會活動的都是老人。瑞士雪山上,炫酷的瑪莎拉蒂里坐著銀發(fā)一族;巴斯小鎮(zhèn)里,退休教師敞開庭院,把國際學(xué)生領(lǐng)進家門。當初感慨歐洲老人為自己而活,年紀再大也要在社會舞臺上扮演個角色;而中國老人卻被孫子絆住了腿腳,日;顒影霃絻H限小區(qū)。這次發(fā)現(xiàn)美國老人又是不同,既不像歐洲那樣體面悠閑,也不像中國那樣含飴弄孫。他們都很忙,忙于奮斗、忙于生活。
整個社會都不肯對老人露出友善的笑臉,公交、地鐵里從來沒人給長者讓座。年輕壯漢就那么坦然地盤踞在座椅上,任由花白頭發(fā)們顫顫巍巍晃一路。所謂老人的獨立,有多少是自愿,又有多少是無奈呢?母親感嘆:在紐約,年幼也好、殘疾也罷,只是千萬不要變老!因為生活中很多不方便都挑戰(zhàn)著衰老的身體。年輕人不在乎、意識不到,而老人則硬撐著不肯求助,不愿服老。
這個社會崇拜強者、急于淘汰,它自顧匆匆向前,卻把老人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老人孩子到紐約,一個失樂園,一個得樂園。在中國,孩子屬于家庭,幾代人為一個寶貝忙碌;在美國,孩子是社會的財富,爸媽不過是監(jiān)護者之一,不夠格隨時可能替換。在中國,小區(qū)里免費健身場地是老人的區(qū)域;而美國,卻只見兒童游樂場,沒有專門的老年設(shè)施。中國講究敬老孝親,老人用孩子顧家來夸耀幸福;而在美國,再大年紀也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人無時無刻不幻想自己依然年輕。正如地球儀上美國在中國的背面,老人和孩子接觸到了美國社會的兩端。
耿銀平:多學(xué)學(xué)國家圖書館的遠見和包容 2013-09-12 |
王石川:誰讓四成老人自認是家庭負擔 2013-10-14 |
郁曉東:紐約法律不優(yōu)待老人 2014-01-22 |
美國警察暴力執(zhí)法背后的法律與文化 2014-01-23 |
劉 莉:買不起“學(xué)區(qū)房”,美國人怎么辦 2015-08-14 |
殷國安:“打傘照片”讓人感動更讓人反思 2015-09-16 |
羊城晚報:廣東應(yīng)剪斷娛樂文化與低俗的臍帶 2008-11-20 |
荊楚網(wǎng):公園要的“公益性”不能丟 2010-02-24 |
人民日報:捐贈并非富人專利 2009-11-24 |
人民日報:捐贈并非富人專利 2009-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