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林小春:美國如何“秘選”真院士
//agustinmoreno.com2014-07-14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更多

  最近采訪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兩位華人院士:醫(yī)學教授陳志堅和植物生物學家鄧興旺。聽他們說,美國院士選舉從始至終保密,最終當選者在被選上前一點風聲也聽不到。去年當選院士的鄧興旺,今年參與了評選過程,他感慨地說,美國院士選舉的流程非常復雜,復雜到“可能只有選舉秘書長才真正了解情況”。

  大體來說,美國院士的秘密選舉分為四個步驟:首先是由院士提名候選人。美國選院士不是由學者自己申請,只能由院士提名,非院士無權提名。候選人材料,也是由提名的院士撰寫,材料包括候選人簡歷、對候選人學術成就的簡要概述(250個單詞左右)、代表性論文和著作(不超過12篇)。

  接下來是專業(yè)小組選舉。美國國家科學院共設有31個專業(yè)領域,候選人的材料被會送到其中一個專業(yè)委員會主席手里。每個專業(yè)都有自己遴選候選人的流程,由該專業(yè)的院士多輪投票篩選候選人。

  下一輪是學部選舉。美國國家科學院把31個專業(yè)領域綜合成6大領域,也就是6個學部:數理科學、生物學、工程與應用科學、生物醫(yī)學、行為與社會科學,以及應用生物學、農學和環(huán)境學。每個學部提交的名單是本領域名額的150%,并且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因名額限制問題未能進入這個名單的候選人,將在下一年選舉中自動獲得相關小專業(yè)的提名。6個學部提交的6份名單會組成一個“優(yōu)先名單”,連同每位候選人的簡歷以及專業(yè)小組選舉時的排名,提交給全體院士。

  最后是全體院士投票,根據各領域名額和得票排序選出院士。院士們必須給所有6個領域投票,而不只投自己的領域。選出的人數,要達到最低要求才算有效。美國國家科學院今年增選院士的數量是84人,排在前84名的候選人,在每年4月底的年會上由與會院士集體表決。此時,參會的任何一位院士可以要求就某位候選人進行專門討論,然后再單獨進行表決,不過這樣的場景非常罕見。這一輪輪被淘汰的人,與學部選舉時一樣,將會自動獲得下一年度相關專業(yè)提名的機會。

  為什么美國院士的選舉流程要搞得如此復雜?2005年,時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布魯斯·阿爾伯特等人曾專門撰文說明:一方面“部分地反映了科學領域迅速的膨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學術界的一個共識:不能讓任何個人或者小團體對選舉結果產生不良影響!北M管美國選院士的方式不一定就比其他國家的更先進、更完善,但流程復雜的選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正、公平。

  近幾年,中國院士評選飽受爭議,但美國的院士遴選制度選出的“真院士”卻普遍受到認可。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美國院士不會因院士身份而獲得更多的利益,不論有形利益還是無形利益,就像鄧興旺所說“不為院士的特權和腐敗提供土壤”。

  當整個社會不把院士過度“拔高”,不賦予院士更多或有形或無形的學術權力、資源和各種福利,不讓這個稱號承載功利性或政績性的負擔,院士真的只代表學術成就與榮譽時,自然會少有地方、單位和個人去不擇手段地爭奪。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院士選舉為啥很少聽說有“賄選”的情況。陳志堅說:“美國也有學術造假,但假的東西經不起時間考驗,也很難通過院士評選過程的幾輪投票和秘密辯論!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