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吳 敏:為什么我說實體書店“末路論”居心叵測
//agustinmoreno.com2015-08-13來源: 紅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好吧,當網(wǎng)上購書成為一種風尚,當實體書店日漸式微,當南京先鋒書店開始賣咖啡,當南昌席殊書屋拼死一搏的新聞越傳越玄乎時,你和我不禁被媒體的議程設置所左右,于是一個實體書店末路論在身邊傳開了。

  但是,筆者從江西新華書店新華文化廣場書店得到的數(shù)據(jù)是,該書店日均人流量達到6000人,這是我所詫異的,是回光返照曇花一現(xiàn)還是實體書店柳暗花明又一村?從我體驗看,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實體書店“末路論”為時過早,或者說有點危言聳聽,居心叵測。

  一是實體書店的品牌活動激活閱讀基因。無論是小眾的閱讀分享活動,還是大眾的名家講座活動,或者是趣味的親子閱讀體驗秀,把作家請到書店來,把讀者約到書店來,這種文化共振,激活了城市的閱讀基因,真正讓閱讀成為一種時尚。這些品牌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群體、知識分子群體去擁戴名家,并把這種激情熱情傳遞給身邊的人。

  二是實體書店讀書環(huán)境的改善增強閱讀感受。如今的一些實體書店轉型中注重了現(xiàn)場閱讀體驗的提升,店內裝修也注重情調和審美,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買書,既賣情懷,又賣書,更多的是定位于打造一個社會公共活動平臺,無形中增強了書店傳播知識傳遞文化的使命感,讀者可以在書店讀書不買書。有的書店甚至設立大型講堂,類似古代的村落中的古戲臺,成為享受文化食糧精神大餐的一個公眾平臺。

  三是紙質閱讀是一種儀式性的體驗無可替代,這是網(wǎng)絡閱讀所不能感受到的。就好比喝一杯咖啡,在家里始終無法找到這種情調,但是咖啡廳里哪怕坐上一下午,你也愿意,因為你享受這種儀式感的閱讀體驗,只有在實體書店,你的調頻才和書本在同一個頻率上。必須駁斥一個觀點,那就是電子閱讀將最終取代紙質閱讀,這種觀點在未來50年來說會是一個謬論,不可信不可取,你比如說“無紙化辦公”,十年前就出現(xiàn),然而如今卻愈發(fā)覺得紙張對辦公的重要性。

  四是輕閱讀始終無法與深度閱讀相提并論。最近諸多網(wǎng)絡大喀終于說實話了,呼吁網(wǎng)友不要沒事就刷微博微信,以為閱讀一片文章就是閱讀,這種碎片化的輕閱讀,固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傳播的目的,但對于深度了解和塑造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來說,傷害是慘烈的。只有深度閱讀,才能帶來閱讀益處。有一個例子可以佐證,那就是往往飛機上,坐頭等艙的人閱讀書本多,坐商務艙的人閱讀雜志多,坐經(jīng)濟艙的人玩Ipad刷微博微信的多。

  羊城晚報8月11日報道,今年年初舉行的北京2015圖書訂貨會上,專門針對圖書零售業(y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的“開卷信息”2014年中國年度書業(yè)總結報告顯示,2014年是國內實體書店全面復蘇的轉折,實體書店的銷售圖書數(shù)量和銷售額都高于網(wǎng)上書店,相比前年實現(xiàn)了3.26%的增長。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國內實體書店有著回暖的趨勢。

  文藝是最好的漂白粉,文藝或是浮躁中的都市人的走向寧靜的最后一個稻草,而實體書店或是一個停泊找尋文藝的最后港灣。潮落必然有潮起,中國實體書店經(jīng)過一輪持續(xù)低潮后,或將迎來一波高潮。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wǎng)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