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隨著暑期到來,上海自然博物館近日參觀人數(shù)比平常增加二三成,提前籌備的一起聊聊吧、綠螺講堂、化石修復(fù)室、小小化學家、蝴蝶房體驗等科技大餐和暑期亮點活動,帶給參觀者別樣體驗。
博物館是公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傳播歷史文化和科技知識的重要場所。借助文化大發(fā)展的東風,上海市的博物館建設(shè)快速發(fā)展,目前已建成各類博物館109座,從去年開始,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加上眾多的民辦博物館,成為申城可廣泛利用的文化資源,青少年素質(zhì)教育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但細分各類博物館的情況,除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等幾家市級博物館外,大多數(shù)博物館,尤其是各類專業(yè)博物館、區(qū)級博物館,吸引青少年的情況并不樂觀,除了特定組織的活動,平時參觀的人群寥寥無幾,有的甚至門可羅雀。
上海有150多萬中小學生,這還不包括各類中職技校生,2個月的漫長暑期,應(yīng)該是吸引青少年走進博物館的最好機會,也是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發(fā)揮作用的最好時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博物館“暑期模式”并沒有完全準備好,或準備得不充分,專門針對假期中小學生的活動還不夠,博物館內(nèi)部的資源開發(fā)沒有到位。為此,需要倡導自然博物館開啟“暑期模式”的做法,上海的每個博物館,都應(yīng)轉(zhuǎn)變觀念,放下身段,積極作為,抓住暑假大好時機,整合放大自身資源,精心組織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在博物館暢游知識海洋、尋訪紅色足跡、體驗家國情懷、盡享快樂暑假。通過“暑期模式”,既解決假期中小學生何處去的問題,又幫助家長排憂解難,彌補“暑托班”不足,豐富假期科普文化生活,以此展示博物館魅力和吸引力,走出一條博物館暑期活動新路子。
楊雪梅:培育多樣性的城市文化生態(tài) 2011-02-09 |
閻小嫻:暑假讓孩子做主 2012-07-13 |
胡印斌:“煙草博物館”到底應(yīng)該怎樣存在 2012-08-23 |
文化言論:博物館建設(shè)熱潮中的盲目隱憂 2013-05-27 |
張悅悅:英國博物館成課堂 2013-08-16 |
柳 森:“10年就熱鬧這兩天”有點悲涼 2014-05-14 |
王 玨:把博物館裝進書包 2014-05-15 |
李泓冰:讓博物館與公眾親密對話 2014-05-19 |
陳媛媛:要多建博物館,更要培育博物館文明 2015-05-11 |
陳小二:摸死海星,距博物館文明還有多遠 2015-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