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包過”的公考面試培訓班涉嫌違法
謝曉剛
//agustinmoreno.com2016-05-26來源: 中國江西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近日,福建省2016年考錄公務員筆試成績公布,有一萬多名考生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每年此時,社會上各類的面試培訓班都將迎來一年一次的旺季,不少培訓機構更是推出數(shù)萬元的“不過全退”面試套餐,吸引大量考生報名。(5月25日《海峽都市報》)

  其實,這是一個概率問題。細細算算,一個省每年進入公考面試人數(shù)與最后通過的人數(shù)是有一定比例的,而且選擇報班的多是筆試第一或第二名的考生,多數(shù)學生是抱著“花錢買心安”的心態(tài)報班。在這種境況下,即使有部分參培人員未通過,而培訓機構事后踐諾退款,其收入也是可觀的。

  包過的廣告噱頭加上“花錢買安心”的心理,一拍即合,成就了一年一次的各類公考面試培訓班的旺季。盡管參加面試的主考官說過“培訓班培訓的考生不一定能拿高分”,但在客觀存在的一定錄取比例的通過率來說,顯然讓那些進入面試者失去了一定的理性判斷。

  面試前期進行一定的專業(yè)培訓、指導,自然會增加考生被錄取的機率,但培訓機構抓住這種概率性和考生“花錢買心安”的心理大肆宣揚“包過”,表面看是周瑜打黃蓋,實質是一種商業(yè)噱頭,存在欺詐行為,更涉嫌使用過度效果的廣告語。

  對于此類培訓機構,職能部門應該啟動調查程序,不能忽視了其背后公眾的切實利益,更不能坐看這些培訓機構玩“空手道”,用虛高的天價培訓費來欺騙進入公考面試者。畢竟,公考面試,彰顯的是考生的個性和見解,而他們一旦錄取成為公務員,將對供職部門服務理念和執(zhí)政意識有著一定的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說,利用概率來掙取天價培訓費的機構,不僅涉嫌違規(guī)使用廣告語,而且給這些即將步入公務員崗位的考生灌輸著一種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虛”課。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