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孩子要學”其實只是家長焦慮
劉義杰
//agustinmoreno.com2016-03-25來源: 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更多

  名校并不代表成功,高分也并不意味著幸福和快樂。太多的事實已經證明,把“全部身家”都壓在孩子身上的家長,結果總是敗得很慘。

  看了這篇文章,筆者首先感覺到的是,這位7歲的兒童真可憐?蓱z之后,筆者的另一種感覺是氣憤,這位被網友冠以“海淀拼娃爹”稱號的父親簡直比“虎媽”“狼爸”還狠心,尤其是他那“獨到的借口”——上這么多培訓課,是孩子自己要求的。不知道這位父親是真傻還是裝糊涂:不想自己的孩子那么累,為什么讓孩子轉學?害怕孩子身體吃不消,為什么帶著孩子去培訓機構做各種“能力測試”?這一荒唐的理由背后不過是為自己的教育觀找借口而已。

  這一文章乍看起來是孩子主動要學背后家長的無奈,但將文章看完,通篇文章仍不過是在重復著高分、名校、升學率這幾個詞匯而已。這位家長稱贊的“素質教育”——培訓機構老師水平高、教學方式好,孩子真愛學等,不過是用名師、洋培訓機構裝潢過的應試教育而已。這位父親也和很多普通家長一樣患上了教育焦慮癥,不斷給孩子瘋狂加壓,看似值得驕傲,其實很可悲。

  科學實踐已經證明,過重的課業(yè)負擔違背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國家層面提出素質教育,教育部門也發(fā)文要求給中小學減負,對全國各地學生課業(yè)負擔情況進行監(jiān)測排名,并把各地減負工作開展情況與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評估認定等掛鉤。

  近些年來,主流的教育理念越來越推崇“以人為本,尊重孩子”,但仍然有很多家長首鼠兩端,盡管明白減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但潛意識里仍期待孩子考高分,讀名校。實際上,人們都明白,在如今這個多元社會里,每個人只要能腳踏實地工作,在各行各業(yè)都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獲得自身的幸福。而做父母的,不應該把家族的壓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作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工具。但悲哀的是,很多父母除了應試教育外,根本就不具備健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定力,最終被社會風氣所裹挾。

  我們常說,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這就要求每位父母都能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畢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那樣的興趣和能力去瘋狂地報班學習,最終考上名校。雖說是知識改變命運,但知識并不等于學歷,而是指通識教育。只要孩子能夠通過接受一定的教育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動力,那么他就已經是成功的了。名校并不代表成功,高分也并不意味著幸福和快樂。太多的事實已經證明,把“全部身家”都壓在孩子身上的家長,結果總是敗得很慘。

  尤其值得商榷的是,這位家長將畸形的培訓經濟當作超常教育,自認為巨額培訓費堆起來的高分考生會成為“未來的大師”,把家庭的財富等同于改變命運的通道,認定金錢可以解決教育的一切問題。他沒看到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塑造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從來不是一個金錢工程。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