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湘潭大學2011級畢業(yè)生小林(化名)8月26日向媒體反映,該校數(shù)百名學生入學時被悄悄辦了銀行卡,部分學生一人被辦了多張,并產(chǎn)生了年費。澎湃新聞從校方了解到,目前已確認有267名學生被辦了銀行卡,校方正在調(diào)查了解此事。(8月28日《瀟湘晨報》)
學生“被辦卡”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每一起都是赤裸裸的侵權(quán)事件,一張張被隱藏的“僵尸卡”,對于名下每個學生來說,潛在危害不在于那些年費和銷卡手續(xù)費,也不在于由此可能背上的信用“黑名單”,更是個人信息被他人基于非法的目的而任意消費,還不承擔任何后果。
事實上前述案例就是如此,“被辦卡”發(fā)現(xiàn)了,曝光了,就銷卡免單,這跟偷東西被發(fā)現(xiàn),把東西退回來沒有兩樣。除此之外,誰泄露了學生的個人信息,銀行與學校該受到怎樣的處罰,以及學生怎么主張權(quán)利,乃至索賠、入刑,都相當模糊。而之于實務,誰來介入調(diào)查向來都是現(xiàn)實問題。
如,個案銀行說“被辦卡”是大學委托辦的,而校方則堅決予以否認。這樣的調(diào)查,讓兩個瓜田李下的當事者來自證清白,注定了無法完成的任務。更何況,“被辦卡”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200多名學生的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證復印件,不是學校中的某一位提供的,又會是誰?銀行卡的泛濫早不是什么秘密,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fā)卡數(shù)量49.99億張。這種非正當競爭的混亂格局下,靠“被辦卡”來維持數(shù)量的粗放增長,或許是癥結(jié)所在。
不管是“被辦卡”,還是“被貸款”,背后都是公民權(quán)利的貧困。公民的身份信息是公民最基本最起碼的權(quán)利,它不僅是隱私,也是包括信用在內(nèi),更多財產(chǎn)、經(jīng)濟以及其他的衍生權(quán)利。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權(quán),很大的程度就像防止小偷拿鑰匙行竊一樣,更該基于行為本身的禁止和違法的懲處,而不僅僅是針對侵害的后果本身。
遺憾的是,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權(quán),跟公民其他的私權(quán)一樣,都分散在諸如侵權(quán)責任法之類的法律之中,不僅零亂不成體系,還存在很多的缺失,這也難以給公民私權(quán)樹起保護的法律柵欄,也使得諸如“被辦卡”之類的侵權(quán),變得有恃無恐。
方舟子的存在是面鏡子 2010-09-03 |
助學金到底誰做主? 2012-02-16 |
張軍瑜:不能忽視的慈善救助 “最后一哆... 2012-02-16 |
代領 2012-02-16 |
王傳濤:用“曬貧困”的熱情去曬曬官員如何? 2012-09-17 |
徐 敏:貧困隱私的難題 2013-10-23 |
唐 華:別再讓農(nóng)民工當“傻根”了 2015-02-17 |
陳小二:高分考生家長“坐地起價”一點不意外 2015-07-02 |
法制日報:從大學生之死看保護個人信息立法 2009-02-26 |
法制日報:從大學生之死看保護個人信息立法 2009-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