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的茅盾文學獎公布了,這是真的,你沒有聽錯。不過,由于這幾天重大新聞頻出,茅盾文學獎濺起的水花太小了,就像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yīng),既非贊同,也無反對。
這的確是中國文學界的尷尬,因為茅盾文學獎的公布本該是件大事,其影響應(yīng)該不止于文學。但是因為該獎一直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的人也并不太關(guān)注它。我隱約的記得之前以下作品就以兩指寬的篇幅在某網(wǎng)站公示過:李佩甫《生命冊》、格非《江南三部曲》、金宇澄《繁花》、王蒙《這邊風景》、蘇童《黃雀記》。按之前茅盾文學獎頒獎的慣例,最終獲獎的也應(yīng)該是這幾部作品。然后獎項一公布,一切都是那么的波瀾不驚:果然就是這幾部!
而從這幾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結(jié)果來看,茅盾文學獎就是一個終身成就獎,說到底就是對已經(jīng)功成名就而未得到該獎的作家的變相饋贈。想想也是,格非、蘇童、李佩甫成名多少年了?他們都從當年的先鋒作家變成現(xiàn)在的無鋒作家了,王蒙更老,50年代就聞達于諸侯了,這次王老的獲獎作品《這邊風景》則是70年代草就的作品。
其實誰都知道這些所謂的作品,大多并不是或不能代表該作家當前的最高水準,比如說蘇童的代表作應(yīng)該是《紅粉》和《河岸》,李佩甫的舊作《羊的門》也可以獨領(lǐng)風騷。但是很可惜,這些作家風華正茂的時候并沒有得到茅盾文學獎的青睞,原因很簡單,只怪當時太年輕,論資排輩還輪不到他們。
如果對比一下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文學獎,比如說諾貝爾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江戶川亂步獎等,鼓勵的都是每年新人的新作,秉持的都是讓作品交給市場去評判的原則。只有我們的茅盾文學獎反其道而行,它既照顧到各種關(guān)系的平衡,又不讓作家的作品像豬一樣的隊友魯迅文學獎那樣引發(fā)萬民吐槽。相反,茅盾文學獎是一向以“主流文學”自居的。
茅獎所代表的“主流文學”,首先是政治方向正確,這與茅盾文學獎與生俱來的現(xiàn)實主義氣質(zhì)分不開,但是茅獎并不唯政治論,給作家轉(zhuǎn)寰的余地也很大。然而,因為和市場隔得太遠,現(xiàn)在這類“上流文學”已經(jīng)成為一部分人單一語境下自娛自樂的“小語種”了:看上去尊嚴還在,實際上維系尊嚴的那根紐帶早已千瘡百孔,因為它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相隔甚遠。
反正茅盾文學獎夠尊老,成名的年輕作家就慢慢耗著唄,風光輪流轉(zhuǎn),山水會有時,只要你有耐心,總有一天茅獎會轉(zhuǎn)過來的。
文/余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