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洛陽師范學院部分學生組成“抱抱團”,在校園向陌生人求擁抱,多數(shù)學生認為一個簡單的擁抱能夠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大河報》)
此次活動的組織者孫媛媛認為,最近發(fā)生的幾起新聞事件反映了陌生人之間的隔閡與冷漠。我們是志愿者,正好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日舉行這個活動,希望能夠拒絕冷漠,擁抱溫暖。本次活動的“抱抱團”由各學校選拔出的“心靈大使”和7名志愿者組成,想通過這個方式,溫暖每個人的心靈。
“抱抱團”活動起源于西方,把Free Hugs帶到中國的是幾個熱心的網(wǎng)友。他們于2006年10月21日下午在長沙黃興路發(fā)起第一次擁抱活動,隨之抱抱團熱潮蔓延全國。
抱抱團在中國出現(xiàn)8年之久,它到底發(fā)生了多大作用?溫暖了多少人心?今天洛陽大學生又持續(xù)這項活動,到底有什么意義與價值,確實值得人們思忖。
既然要傳遞真情,溫暖每個人的心靈,那么抱抱團的志愿者們,可能見到每一個人,不管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想給他一個全身心投入的真情擁抱嗎?如果僅僅停留在禮節(jié)上、形式上,怎么可能起到打動人心的作用?七老八十的老大爺,一身灰土的裝修工,突兀要抱的感受只能是窘迫、尷尬、不自在。如果遇到一位心懷叵測的異性,還以一個越界而持續(xù)長久的熊抱,抱抱團員又將如何?
西方的禮儀習俗不都適合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美國電視劇《我們的家》演的是老公公格斯和兒媳帶著幾個孫輩一起生活的溫馨故事,格斯和兒媳常常親切地擁抱貼面,親情氤氳得那么溫暖、和諧、自然。這在中國可能嗎?不同在文化習俗的殊異上。
抱抱的作用價值有多大?從5·20(我愛你)到5·25(我愛我),大學生可干的事情多得不能再多,助殘、敬老、義工、幫廚,絕非簡單的領(lǐng)證與抱抱。國人認的就是實打?qū),抱抱不是不成,那得在你真辛苦、真付出之后再抱那么一下子,隔閡冷漠可能冰釋,也不會讓人措手不及尷尬唐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