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則“中國老人在日本碰瓷”的傳聞在網(wǎng)絡引發(fā)熱議,此事經(jīng)許多媒體不加核實轉發(fā)后,招來許多網(wǎng)友的吐槽。然而,故事在幾天后發(fā)生大逆轉,目前日方已就此事向老人道歉。據(jù)悉,被誣碰瓷的老人是廈門人,老人的女兒楊女士認為,此事不僅僅是針對老人的抹黑,更是對中國人的蓄意抹黑。她希望最初報道該事件的記者以及其他不實報道的媒體道歉,否則將通過法律維護家人的名譽權。(10月8日《海峽導報》)
這次“碰瓷”事件劇情的反轉讓我想起日本電影《超越巔峰》,建議學新聞的、做新聞的、讀新聞的都要找來看一看。電影中,作為墜機事故報道負責人的悠木和雅,面對獨家內(nèi)幕新聞,為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一再指示部下“確認確認再確認”,最后功虧一簣,讓別的媒體搶先報道了飛機失事原因。影片告訴我們,媒體的嚴謹報道是媒體人應該堅持的操守。
媒體的嚴謹報道是新聞報道專業(yè)性的要求。這次事件中,一個8月就發(fā)生的“舊聞”,卻被個別媒體別有用心地嫁接到十一國慶黃金周,這是為了搶占新聞效應而公然炮制新聞,如果能找出造假的源頭,作為當事者的一方通過法律維護受害者的名譽權,的確無可厚非。但是這種“非專業(yè)性”的新聞為什么能夠出現(xiàn)呢?其實每年中國的小長假期間,媒體都會爆出幾則中國游客的負面新聞,一些媒體的慣常做法是預設一個“中國游客素質低下”的結論,然后敲著鍵盤到處翻墻找案例,所以當“中國老人在日本碰瓷”的報道一出來,那些等在電腦前的鍵盤俠欣喜若狂,爭相跟風報道?膳碌氖,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并沒有和新聞的當事人有過接觸,他們不知道被誣碰瓷的老人是廈門人,不知道新聞要素被人嫁接過,但是依然原封不同的報道出來。這種不實的報道,傷害的不僅是老人家個人,也會傷害到全體中國人的形象,甚至危及媒體的公信力。
作為新聞從業(yè)者,媒體報道者在報道中都有自己的企圖,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報紙和網(wǎng)站的消息說到底都是商品,還是有一定時效的商品,如果商品的外包裝不吸引人,且不能及時傳達出去,對于新聞的賣家——新聞報道者而言無疑是失敗的,但是新聞顯然不是無關痛癢的消費,因為它有無限擴散的功能,每個人在報道前都要對它有所畏懼。
從國際輿論導向而言,抹黑中國一向是一些西方媒體喜歡干的事,以至于直到現(xiàn)在,一部分美國人還以為中國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上網(wǎng),某些日本人還認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隨地吐痰。此時需要我們的媒體及時站出來,客觀的報道事實真相。比如說為什么近來年國外報道中國游客的負面新聞增多?正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的發(fā)展取得巨大的變化,每年到國外旅游消費的人群也極速增長,首當其沖的日本甚至有被“攻陷”之勢,部分日本人的心理失衡可以想象。作為新聞媒體,完全可以深挖一下中國游客增多背后的歷史意義,將更多正能量的東西傳播給大眾。
當然,針對中國游客在出行過程中暴露出的缺點和不文明行為,媒體的呼吁或抨擊無可厚非,但是應建立在掌握真相的前提下。如今,作為涉事一方的日本祇園南側區(qū)議會已向老人公開致歉,但是更需要道歉的,還有那些罔顧事實真相,職業(yè)操守碎了一地的媒體。
文/余錦雄
一周看點:食品安全,是生產(chǎn)出來的 2013-08-09 |
太原晚報:假如沒有攝像頭…… 2013-08-20 |
大 林:向往市場經(jīng)濟不可葉公好龍 2013-09-17 |
圈點新聞 2014-01-02 |
劉義杰:嚴懲公然叫囂的“詛咒式廣告” 2014-07-17 |
陳 方:黑名單制能否激發(fā)游客恥感 2015-04-08 |
趙查理:中國游客要從“差評”走向“好評” 2015-09-16 |
郁曉東:不應妖魔化中國游客 2015-09-30 |
王傳濤:“中國老人在日本碰瓷”何以有人相信 2015-10-08 |
湯嘉琛:“日本碰瓷”烏龍值得多方反思 2015-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