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對于中國人民來說,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刻,天真的亮了!
這一天,祖國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鞭炮和鑼鼓匯成勝利的交響;這一天,人們舞火炬,扭秧歌,喊口號,“沒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樣燃燒!”14年來所忍受的蹂躪和屈辱,尤其是八年來所經(jīng)受的艱難和困苦、顛沛和流離、死亡和災(zāi)難,都在這一刻涌上心頭。也許杜甫的那句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頗能契合人們的心情。
《解放日報》記載了當晚延安的歡騰:“一個賣瓜果的小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拋擲,高呼:‘不要錢的勝利果,請大家自由吃呀!’”其實,這世上哪有無代價的勝利果。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東方主戰(zhàn)場,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戰(zhàn)場最廣闊、損失犧牲最慘重,但牽制日軍兵力最多、殲敵人數(shù)也最多。這諸多“最”,無不浸著奮斗的血雨,無不映著國殤與家痛。
日本侵略者以野蠻兇悍聞名,連其盟國德國都稱它為“正在開足馬力的野獸機器”。據(jù)統(tǒng)計,中日軍人傷亡比例高達5∶1,真可謂“一寸河山一寸血”。然而,面對這窮兇極惡的敵人,中華民族徹底覺醒了,“每個人被迫著發(fā)出最后的吼聲”,形成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與殘暴之敵進行殊死搏斗。日本投降證明,只要我們?nèi)f眾一心、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再兇殘的敵人也會被我們徹底戰(zhàn)勝。
甲午戰(zhàn)爭前后的中國,好像嗜睡的巨人,“看他又坐了下來,喝一口茶,燃起煙袋,打個哈欠,又朦朧地睡著了”。盡管被打痛了,但還沒有真醒,正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華民族從一盤散沙到眾志成城,從茍且偷生到奮起抗爭,完成了從睡獅到醒獅的轉(zhuǎn)變。宋慶齡感慨:“中華民族像一個人樣的反抗日本侵略者了。在中國全部歷史中,我們從未見過精神、行動和意志這樣的團結(jié)一致!
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從來黷武是禍胎。拿破侖曾預(yù)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fā)抖。如今,睡獅已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我們銘記歷史,正是為了珍愛和平、開辟未來,更是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法國作家古列久在評述中國敵后斗爭時感嘆:“民族的精神,在受到侵略時突然奮張起來,成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國長城。”這道新的長城,正是億萬人民筑就的“民心長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地共御外侮。今天,在民族復(fù)興的新征程上,我們?nèi)匀恍枰柟踢@“民心長城”。永遠不要忘記,沒有人民群眾這個“真正的銅墻鐵壁”,我們打不破侵略者的“三光政策”“九路圍攻”。永遠不要忘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當初為什么而出發(fā)。永遠不要忘記,面對前進路上的風險和挑戰(zhàn),惟有億萬人民心往一處想,勁朝一塊使,才能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
毛澤東在1938年寫就的著名的《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就把抗日戰(zhàn)爭稱為“戰(zhàn)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今天,有更緊密的團結(jié),有更磅礴的偉力,我們什么樣的壯舉不能完成、什么樣的偉業(yè)不能創(chuàng)造?
國際隨筆:照妖鏡和鎮(zhèn)妖石 2013-12-02 |
照妖鏡和鎮(zhèn)妖石 2013-12-02 |
照妖鏡和鎮(zhèn)妖石 2013-12-02 |
思 楚:日本是美國的“資產(chǎn)”還是“包袱”? 2014-01-16 |
嚴躍文:歷史問題沒有恣意行事的空間 2015-03-25 |
李泓冰:當紅場閱兵響起“喀秋莎” 2015-05-09 |
國際隨筆:“歷史修正主義”的又一次表演 2015-05-21 |
“歷史修正主義”的又一次表演 2015-05-21 |
“歷史修正主義”的又一次表演 2015-05-21 |
沈丁立:承認侵略,是日本必須邁的一道檻 2015-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