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找到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年味兒”
劉晶瑤
//agustinmoreno.com2016-02-06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更多

  對于即將到來的猴年春節(jié),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年味兒”,享受新時代的新年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边@首過年的歌謠,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杉幢闶窃谄h地區(qū)的村鎮(zhèn),嚴格按照這個節(jié)奏過年的家庭,應該也很少了。以往過年時的種種習俗,似乎正離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遠,很多人也以此為“依據”,認為“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

  果真如此嗎?看看火車站飛機場里等待回家的人潮洶涌,查查替家人網購年貨的電商交易記錄,算算各種親友群里你來我往的電子紅包,聽聽手機語音拜年的聲聲祝福,我們都能感受到年一直都在,家一直都在。只不過,隨著城鄉(xiāng)結構的改變,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過年的方式一定會發(fā)生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變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古代春節(jié),特指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表示春天始到,與歲首之意吻合。定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至今不過百余年的時間。人們對于傳統(tǒng)春節(jié)的認識,更多地來自于農耕社會一輩輩耳口相傳積攢下來的約定俗成。

  以最受小朋友們歡迎的煙花爆竹為例,它的起源就是古人用來驅退鬼神保平安的,有特定的宗教祭祀之義。在城市的燈火通明之下,點燃絢麗的煙花,只是為了欣賞剎那間的美麗,沒有其他意義。更何況,隨著城市人口密度的激增,大年三十猛放一宿的煙花,不但增加了許多火災隱患,還會令大年初一的PM2.5指數爆表。是選擇在藍天白云的關照下,歡歡喜喜出門拜年,還是選擇戴著口罩、捂鼻掩口防范空氣污染,這還真成了過年期間的一道單選題。如今科技水平突飛猛進,倒真期盼研發(fā)出一種可供替代的虛擬煙花,讓“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同時,空氣質量還能顯示優(yōu)良。

  傳統(tǒng)意識里的過節(jié),是千百年農耕文明的文化產物,它的內涵和外延都和“農”字脫不開關系。身處信息化時代的我們,自然需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自己的“年味兒觀”。

  更何況,從前人們期盼過年,也和物質匱乏年代里的經濟緊張有關。在定量配給的計劃經濟時代里,很多家庭只有過年,才能用積攢的米面、肉票,讓孩子管夠地吃上一頓餃子,才能用積攢的布票,給孩子做出一身需要穿一年的新衣服。相較從前,正在邁向全面建設小康道路的我們,物質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吃飽穿暖已不是衡量生活質量高低的標準,更不會因此而盼著過年了。

  “消極的人總在抱怨年味寡淡,積極的人卻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年味。”這是一位朋友的新春“妙語”,F實也正是如此,仔細數數,春節(jié)既然應該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我們這個時代的“年味兒”也應該多點“新創(chuàng)意”,帶點高科技的“附加值”。

  守在家里看電視、嗑瓜子的過節(jié)方式,正被偕老扶幼“出去看看”的新潮流所替代。很多奔波了一年的人們,選擇在這個小長假里,提前定好出游計劃,帶上父母、孩子轉轉那么大的世界;分散在各地的親友,也不必拘泥于新春鐘聲后一一打電話拜年,大可以通過視頻軟件進行群聊,通過微信發(fā)個語音祝福。即便相隔千山萬水,也好似面對面一樣的親切。再加上群里搶個拼手氣紅包,過年的熱鬧勁兒就更足了;很多獨生子女一代常常抱怨過年孤獨,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落地,相信再過若干年,那種“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守歲的日子又將回來……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春節(jié)背后承載的是人們對于新年的美好期盼,對于即將到來的猴年春節(jié),希望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年味兒”,享受新時代的新年俗。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