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裴津媛:總有一種行為增添社會暖度
//agustinmoreno.com2015-11-30來源: 長沙晚報
分享到:更多

  日前,一條“為照顧癱瘓兒子,杭州慶春路一位93歲的老奶奶擺攤賣自己做的鞋墊……”的微博在網(wǎng)上熱傳。在看到微博后,很多好心人都拿著50元、100元去買鞋墊。老奶奶一直說,“我要找錢,不要這么多。”但大家都不要老人找錢。于是,老奶奶不肯賣了,坐在角落里一言不發(fā),有幾位市民只好在一旁等著。最后,老人拖著小車走了。(11月28日《都市快報》)

  確然,生活因溫暖而美好。當很多人仍在討論道德滑坡和人情冷漠的時候,此則新聞無疑給這個寒冷的冬天帶來了些許暖意。就筆者看來,這種暖意有兩個層次。

  一方面,透過新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暖意首先來自于網(wǎng)絡,來自于草根慈善。因為是路人看到老人在賣鞋墊,便寫了微博,引起大家關注。于是,看到微博的人自發(fā)前往幫助賣鞋墊的老奶奶。這說明,自媒體對草根慈善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它能讓愛心凝聚。更重要的是,它證明了我們這個社會并不缺乏善心,道德滑坡是一個偽命題。你看,在行善事項上,此事件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一呼百應”的論據(jù)么?

  另一方面,一個老人,年過九秩,盡管她有社保,卻仍在用自己的勞動賺取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的行為當然令人尊敬。相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會看到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有的年輕人身強體壯,卻在大街小巷乞討。他們在人們面前攤開一張紙,寫著“肚子餓需要五元錢吃飯”之類的話。這叫做博取同情,也可以稱之為自甘墮落。老人用她的行動給很多人上了一課:一個人的尊嚴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的。并且,別人是否幫助你,那是一種個人選擇,而并不是一種義務。這也和人心變好變壞無關。

  當然,最后老人用離開的方式將這則新聞故事推上了高潮。它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點。對此,有人說,人們傷害了老人的自尊。我倒覺得,這可能是一種誤解。因為我相信,如果老人“為照顧癱瘓兒子”一事為真,那她的心臟一定很強大,一個經(jīng)歷過坎坷的人不會被好心人的行為而傷害。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更愿意相信,老人是不想給大家添麻煩,她不喜歡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她想讓自己的勞動價值與收入畫等號,而不是附帶了其他元素。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