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市民嚴槿當了媽媽后,總想在孩子生病時給他最細致的保護,而她認為進口藥比國產藥效果好。因此,她家的藥箱成了“聯(lián)合國藥箱”:被蚊子叮了用泰國的青草膏,頭痛腦熱用韓國的退燒貼,寶寶咳兩聲用日本感冒片……隨著各種互聯(lián)網代購平臺和“海淘”網站的興起,以及出境旅游的便利,不少消費者選擇海外購藥。(9月27日《長沙晚報》)
在以往人們印象中,國內“土豪”在海外搶購的多是名表名包等奢侈品,其實,隨著近年越來越多的人出境掀起海購熱,藥品和保健品的消費比例也越來越大。今年年初,日本某咨詢公司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游客赴日旅游的購物清單中排第一位的正是藥品,游客們在日本藥店的平均消費從2010年的551元激增至當下的5200元,5年時間猛漲近十倍。
在一些消費者的眼里,藥品似乎跟柴米油鹽一樣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非可有可無的東西。惟其如此,熱衷于海外購藥跟熱衷于買海外奢侈品,其所釋放的也應是不同性質的信號。因為,奢侈品不一定是每個國家和地方都有生產,所以舍近求遠去買并不奇怪;而藥物、奶粉等生活必需品,則是國外有的,國內基本上也有,為何也會掀起海購熱?這其中固然有盲目跟風的因素,但從另一個視角看,它倒是一面很好的鏡子,能照見國內相關行業(yè)的某些不足。
以藥品而言,國人追捧海外藥,大多是因為其生產工藝精良,這折射了國內藥企在這些方面存在的短腿,當然有必要迎頭趕上。另外,即使要買海外藥,按理也可在國內買進口貨,為何卻要冒著法律風險及藥不對癥、以假亂真、追責無門等風險,去海外搶購?這反襯的,必然是我們在藥品進口及流通管理方面存在的巨大瓶頸。去年弄得沸沸揚揚的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案,便是一個典型例證。因在國內購買進口的瑞士“格列衛(wèi)”抗癌藥需23500元一盒,陸勇便伙同病友在網上團購印度生產的藥效幾乎相同的仿制藥,只需200元一盒。結果,陸勇以涉嫌銷售假藥罪被捕,后經300多名病友求情及證明未牟利才獲釋。從治病救人、滿足患者迫切需求的角度看,此案足以引發(fā)進口藥品審批環(huán)節(jié)的深刻反思。
目前,我國正在推進藥品醫(y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將縮短國外藥品進口的實驗和審批期,這讓消費者充滿了期待。如果能在家門口買到需要的進口藥,誰還會勞神費力、冒這樣那樣的風險遠道以求?當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不妨作出調整。比如對于未經進口審批的海外藥物,即使確有療效也被一律視之為假藥,這樣的規(guī)定,是否也能夠與時俱進地作些改變?
金小茜:雅培奶粉退貨難 海外代購響警鐘 2010-10-12 |
李 揚:購買力“外流”的三重追問 2011-03-25 |
楊 濤:代購空姐,依法嚴懲與情緒撫慰 2012-09-07 |
李懷勝:網絡代購,要圍堵也要疏導 2012-10-25 |
王云帆:“空姐代購案”示警海外代購業(yè) 2013-12-18 |
堂吉偉德:網購“假藥”法律之究拷問審批制度 2014-12-19 |
舒圣祥:用訴訟捅開黑幕是最好的法治踐行 2015-04-22 |
湯嘉。喝毡尽吧袼帯笔茏放鯁⑹局袊幤 2015-07-13 |
中工時評:個人海外代購玩不下去了? 2015-07-29 |
海外代購存風險 2015-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