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現(xiàn)實招聘過程中,對于很多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首先看的不是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學歷——是“211”,還是“985”?如果不是,對不起,你根本沒有入圍的資格。既然沒有入圍的資格,再多證書又有誰會在意?這些證書抵不過一紙學歷、學位證書。對于應聘者來說,學校和學歷是他們的敲門磚,當他們連敲門的資格都沒有時,他們?nèi)绾巫C明自己,如何表現(xiàn)自己?這樣的名校崇拜、學歷崇拜在社會中太普遍了。
用人單位任性背后的原因,一個是用人門檻的攀比。用人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用人單位的地位和水平。既然,各個單位都爭相聘用更高學歷、更知名院校的大學生,自己為何要自降身價,降低人才招聘的資格和門檻?所以,你用碩士生,我就用博士生;你用“211”,我就用“985”。尤其是一些高校招聘人才的時候,因為人才的學歷和出身與學校的評估有關,在用人門檻上更是獅子大開口,恨不得所有的輔導員都是博士學歷,所有的保安都是碩士學歷,這導致了人才的浪費,也導致了用人標準的水漲船高。這種攀比是虛榮與浮華造成的。
另一個原因是,學校本來就被分為了三六九等。在本科階段,學校不僅有本一、本二、本三的說法,而且還有“211”和“985”之分。這些未經(jīng)自由競爭形成的身份,直接決定著高校的招生批次和財政投入狀況。在這種格局下,好的學校必然越來越好:它們可以招到更高考分的考生,可以聘用更知名的教師,可以獲得更多的課題和項目,可以擁有更充裕的辦學資金和條件。而那些沒有掛上名的學校,難免在與這些名校的競爭中全面敗下陣來,它們在辦學的硬件和軟件上,被甩出了很遠。這種差距客觀存在,這種差距也必然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對于招聘單位來說,它們也會看到這樣的差距,它們當然愿意選擇名校高學歷的畢業(yè)生。因為,現(xiàn)實就是如此,高校之間的差距就是如此之大。
招聘者唯學校名氣和學歷至上,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名校崇拜、學歷崇拜。造成這些崇拜的真正成因,其實還是在學校的定位和劃分上。既然,學校已經(jīng)被分出了高下,不同學校的行政級別和財政投入都是不同的,社會在看待這些學校時,又如何能夠一視同仁?結果只能是,招聘方會一口咬定沒有歧視,其實眼中卻全是區(qū)別。
檢察日報:就業(yè)公平需要保障制度具體化 2009-03-24 |
檢察日報:就業(yè)公平需要保障制度具體化 2009-03-24 |
葉祝頤:六成國企查乙肝緣于法律制度不給力 2011-02-14 |
楊國棟:博士求職“查三代”背后的救濟缺位 2012-12-10 |
快評論 2013-03-05 |
中工時評:壁壘重重,消除就業(yè)歧視不能止于... 2013-05-06 |
鄧海建:“禁設戶籍門檻”應為規(guī)則標配 2014-05-15 |
乾 羽:學歷歧視的背后是用人門檻的攀比 2015-05-11 |
揚子晚報:要有房才能應聘是赤裸裸的歧視 2009-12-01 |
揚子晚報:要有房才能應聘是赤裸裸的歧視 2009-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