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聲音:七年匆匆 只爭朝夕
劉穎余
//agustinmoreno.com2015-12-19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七年之后,我25歲,希望(冬奧會)有我的身影!18歲的中國女子冰壺隊員姜馨迪,在得知北京冬奧組委正式成立的消息后,難掩內(nèi)心的激動。

  像姜馨迪一樣,每一個中國人都對2022充滿美好的期許。這些期許不盡相同,但卻可以化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繼2008年舉辦一屆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后,北京將聯(lián)手張家口為世人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熬、非凡、卓越”,如此沉甸甸的六個字豈能唾手可得?它需要東道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更為艱苦卓絕的努力。

  北京冬奧組委成立,標志著我們的工作已經(jīng)由成功申辦轉(zhuǎn)入7年籌辦。在未來不到7年的時間,我們需要兌現(xiàn)申辦時所有的承諾,將那些美好的愿景全部付諸現(xiàn)實。這是一個看似漫長的約定,但留給東道主的時間其實并不寬裕。對于2022年冬奧會的籌辦者來說,必須有一種只爭朝夕的干勁和熱情,還需要國際化的視野、精益求精的專業(yè)精神。

  的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操辦的體育大賽越來越多,辦賽經(jīng)驗日益豐富,也擁有了一支初具規(guī)模的專業(yè)辦賽隊伍。國際體育組織大多認為將賽事交給中國舉辦,“是讓人放心的決定”。但冬奧會對于中國來說,是全新的大型賽事。冬季項目,是為數(shù)不多的人和自然打交道的體育項目,賽事組織的復雜性和專業(yè)性,非普通體育項目所能相比。而且,受地域、氣候影響,我國冰雪運動水平有限,一直屬于小眾運動。目前,我國只開展了冬奧會7類15個大項102個小項中的七成項目。2014年索契冬奧會,我國只參加了不到50個小項的比賽,且冰上項目居多,占全部項目2/3的雪上項目開展得少之又少。在中國舉辦冬奧會,無論是辦賽經(jīng)驗、自然條件還是群眾基礎,都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這也是中國奧委會從申辦時就力推“三億人上冰雪”規(guī)劃的主要原因。

  還應該看到的是,自2018年起,連續(xù)3屆奧運盛會都將在東亞地區(qū)舉辦,這是奧運史上從未有過的格局。傳統(tǒng)亞洲體育三強勢必通過奧運盛會,展示自己獨有的體育文化,并在國際體育文化交流中謀求奧運綜合效應,以實現(xiàn)全人類奧林匹克文化的共享。這是另一場看不見的“競技”。如何借2022年冬奧會籌辦之機做好我國冬季運動發(fā)展宏觀布局,謀求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給世人留下新的豐厚的奧林匹克遺產(chǎn),既是充滿挑戰(zhàn)的課題,更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使命。

  盡管面臨的挑戰(zhàn)空前巨大,但中國舉辦冬奧會的優(yōu)勢也顯而易見:強大的舉國體制、高效率的社會動員體制、群眾對于賽事的支持和參與熱情、北京奧運會和南京青奧會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都會讓我們的籌辦受益。尤為重要的是,北京冬奧會找到了正確的戰(zhàn)略路線圖,無論是過去的申辦理念(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儉辦賽),還是現(xiàn)在的籌辦原則(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2022年冬奧會和國際奧委會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均一脈相承,注定是一屆將要載入史冊的奧運盛會。

  誠如北京市市長王安順所言,“2008年奧運會,推動了中國夏季體育運動的普及,如果成功申辦冬奧會,也將加快中國冬季運動的推廣,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成長和生活方式!2022年冬奧會不僅對于人類奧林匹克運動將貢獻良多,而且還會激勵和改變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三億人上冰雪,京津冀一體化,“APEC藍”常態(tài)化,體育產(chǎn)業(yè)爆發(fā)性增長……這是看得見的改變;淡化金牌,體育生活化,體育向社會輸出價值觀,體育教育成為共識,體育軟實力增長……這是看不見的改變。無論看得見還是看不見,改變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必將發(fā)生。

  從2001到2008,從2015到2022,同樣的七年之約,同樣的艱苦卓絕,同樣的充滿希望,但卻非簡單的輪回。因為,這一次,我們擁有了更寬廣的視野、更從容的心態(tài)、更務實的考量。我們可以做到更好,我們也應該做得更好!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