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英國廣播電視臺(BBC)制作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近日在印度乃至全球引發(fā)爭議。該片以2012年底發(fā)生在新德里的“黑公交輪奸案”為中心,其制作人烏德溫希望能夠借此引起印度社會對女性權利的重視,但印度當局卻以“可能引起騷亂”為由禁止該片播放。一方是要揭露印度社會的陰暗面,一方卻不希望“家丑”外揚,雙方的對立反而更突出了歧視女性這一問題在印度的嚴重性。
2012年12月,23歲的印度女學生喬蒂在一輛公交車上被6名男子輪奸并毆打,13天后因重傷不治而亡。正是以該案為中心,英國女導演烏德溫花費兩年時間,拍攝了時長63分鐘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烏德溫希望該片能夠引起印度社會對女性權利的重視,她說:“這是一場有關性別平等的‘阿拉伯之春’!痹撈媱澯3月8日國際婦女節(jié)當天面向印度和英國、瑞士、挪威、加拿大等7個國家播出,3月9日還將有來自美國和印度的女星在紐約參加放映式,以便在全球范圍內發(fā)起反對性別歧視和性別暴力的“印度的女兒”運動。
在《印度的女兒》這部片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烏德溫對被告之一的穆凱什·辛格長達16個小時的采訪。辛格在采訪中表示,他不應該對強奸案負全部責任,并稱如果喬蒂“乖乖被強奸的話,她就不會被毆打致死”。辛格辯稱:“一個行為得體的女孩不應該在晚上9點還在外面游蕩。女孩們要留在家中照顧家人,不應該在晚上穿著不合適的衣服去夜總會和酒吧,做一些錯的事!
對于穆凱什·辛格的言論,印度警方認為其“制造了一種恐懼和緊張的氣氛”,可能引起騷亂,因此請求法院禁播該片。3月3日晚,新德里一家法院正式作出判決,禁止《印度的女兒》在當地電視臺和其他媒體播放。印度內政部長拉杰納特·辛格4日在印度聯邦議會上院表示,穆凱什·辛格的狡辯是“對婦女尊嚴的冒犯”,但在得到印度當局批準之前,該紀錄片的制片人不得發(fā)行或放映這部片子。還有一些議員要求對批準采訪的人員進行處理。
烏德溫對印度當局的做法很是不滿,她稱對穆凱什·辛格的采訪得到了印度內政部和監(jiān)獄方面的批準。BBC則表示,任何阻止該片上映的行為都是對言論自由的侵犯。而喬蒂的父親5日也表示,這部紀錄片展示了“殘酷的真相”,所有人都應該看看這部紀錄片。不過喬蒂的母親說,她不反對政府禁播這部紀錄片,但她認為穆凱什·辛格的觀點在印度很普遍。
的確,不管支持或禁止這部紀錄片播放的人意見有什么不同,他們都沒有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該片真實反映了印度社會的陰暗面——對女性權利的漠視和不尊重。正如喬蒂的母親所認為的,穆凱什·辛格的話之所以可怕,就因為它是印度社會普遍存在的觀點。有印度議員就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很好,因為它揭示了許多男人的想法跟這名強奸犯一樣”。正是因為這一點,該片才可能在印度引起巨大反響,印度政府才會擔心引發(fā)騷亂。
所以,雖然這部紀錄片揭露了不少事實,但它究竟能改變什么還不好說。而印度政府的做法至少表明,它并不希望通過宣揚“家丑”的方式來刺激改變。印度政府或許有它自己的做法,例如不久前,印度總理莫迪曾發(fā)起了一個“救救女兒、教育女兒”的運動,號召印度社會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強奸案頻發(fā)不僅與印度女性地位低有關,還與印度社會的衛(wèi)生習慣、相關法律不健全等諸多因素有關,不論用哪種方式,改變恐怕都需要一個過程。
國際隨筆:印度 政績讓國大黨贏得大選 2009-05-19 |
人民日報:保護與覺醒 2009-08-19 |
國際隨筆:印度遇害女子之死能否成為轉折點 2012-12-31 |
印度遇害女子之死能否成為轉折點 2012-12-31 |
任 彥:動靜皆美的文化觀 2014-05-16 |
梁 桐:印度新總理能否打好經濟牌 2014-05-19 |
陶短房:印度大選:尼赫魯家族怎么輸了? 2014-05-20 |
吳兆禮:莫迪模式能開啟“印度夢”嗎? 2014-06-06 |
鄒 松:在印度看“動物之都” 2014-09-03 |
趙靈敏:莫迪經濟學意在創(chuàng)造友好投資環(huán)境 2014-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