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中工時評-正文
中工時評: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癥結何解?
楊召奎
//agustinmoreno.com2016-12-12來源: 中工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篇《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起公眾對于校園欺凌事件的熱議。撰文者自稱是北京中關村二小四年級某10歲男孩的媽媽,自述兒子受到校園欺凌,稱11月某日,在中關村二小的某男廁所里,兒子被同學用廁所的垃圾桶倒扣在頭上;垃圾筒里,還含有尿液和沾有排泄物的紙巾。但校方表示,網(wǎng)上文章不實,學校將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學生及學校聲譽,并追究相關主體責任的權利。據(jù)媒體報道,目前海淀區(qū)教委正在責成有關部門了解、調查此事。

  我們期待事件的真相盡快揭曉。不過,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卻是不爭的事實。今年5月,山東初二女生因找某男生說話遭男生女友掌摑;今年6月,青海15歲少年不堪同學欺凌服毒自殺;今年10月,山東濰坊市一中學宿舍內發(fā)生校園欺凌事件,在時長約1分40秒的視頻中,一名學生被多人圍堵在宿舍廁所中,被多次踢踹、扇耳光。

  校園欺凌并非近些年新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但當前校園欺凌在手段和方式上,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一是校園欺凌發(fā)生地有遠離校園的趨勢,校方難以察覺并實施監(jiān)管;二是校園欺凌案件通常經(jīng)過長時間的準備和預謀,突發(fā)性低;三是我國校園欺凌出現(xiàn)陰盛陽衰的新趨勢,多有女生參與并成為“主角”;四是團伙化傾向嚴重。

  對于校園欺凌事件,相關部門一直十分重視。今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還聯(lián)合發(fā)文提出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建立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時報告制度,對嚴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并迅速聯(lián)絡公安機關介入處置。但在具體應對校園欺凌方面,時下還缺乏相應機制。比如,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處理過輕,在媒體報道的近百起校園欺凌事件中,受到刑事處罰的寥寥無幾。有專家建議,應對校園欺凌,應加大懲戒力度,對造成嚴重傷害事件的孩子要進行司法責任追究。

  在法律之外,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職責與作用也很重要。尤其需要學校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預防欺凌和暴力專題教育,教會學生尊重生命,樹立行為底線意識,從源頭上防止問題的出現(xiàn)。完善家庭教育指導制度,避免過分寵愛或放縱的家庭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無法無天的“熊孩子”,讓每一位家長都意識到校園欺凌的巨大危害,用“細心”來觀察孩子,用“公心”來處理孩子間的糾紛,減少、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

(本欄目文章系中工網(wǎng)原創(chuàng),網(wǎng)媒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中工網(wǎng)”,平面媒體如轉載須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許可)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 話題圓桌:乘飛機“付費選座”...
  • 話題圓桌:教師節(jié),如何表達你...
  • 話題圓桌:導游“小費”能否治...
  • 話題圓桌:如何看待“小三勸退...
  • 話題圓桌:帶薪休假為何成為“...
12345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