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理論頻道文史縱橫-正文
回望紅旗渠
石耘
//agustinmoreno.com2016-01-14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更多

  

  難忘那些普通的林縣人

  林縣人修建紅旗渠首先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經濟問題,當時縣財力十分有限,想靠國家給錢國家有困難,想靠上級投資上級也缺款,如果等到形勢好轉后再修建,錯過這個機會林縣人民就可能永遠飽受干旱缺水之痛苦。

  在困難面前林縣人沒有退縮,而是想方設法傾全縣之力大干了起來,群眾自帶工具、自帶干糧、自制水泥、自修設備,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同時也想法四處求援:如向暫時停工的河南洛寧故縣水庫求助炸藥、雷管;讓退伍的老紅軍和部分轉業(yè)干部到部隊找老首長求助鋼釬、鐵錘……

  縣里還自己成立建筑隊,派出一批領導干部到國內的一些城市幫助建筑隊承攬工程創(chuàng)收,為修渠募集資金;當時縣財政僅有的290多萬元資金,規(guī)定只準用于購買炸藥、鋼釬和水泥等大件物料,不準用于其他;缺少炸藥,群眾就把國家分配給的化肥硝酸銨與鋸末混合制造土炸藥;沒有石灰,群眾就自己燒制石灰;施工需要大量抬筐,群眾就上山割來荊條自己編筐……

  群眾還堅持修舊利廢,一物多用,如用炸藥箱子做水桶、灰斗、車廂,長木杠折了當鎬把用,再不行了就當錘把用等,真正做到了一分錢掰成幾瓣花,充分發(fā)揚了艱苦奮斗的“老摳精神”,最終才完成了林縣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大型水利工程。

  紅旗渠是在我國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上馬修建的,當時參加建渠的共產黨員、干部和群眾,每人每天的口糧僅能吃到0.3—0.5公斤糧食(多為粗糧)和1.5公斤蔬菜(包括少量野菜),生活十分清苦。為防止民工過度勞累,采取一月輪換一次上工地。

  紅旗渠工地是一個大學校,更是一個大戰(zhàn)場。建渠的十年間,先后造就培養(yǎng)了領導骨干、工程師、技術員、鐵木石各類工匠和燒石灰、造炸藥、制水泥、放炮、除險能手等7700多人。

  紅旗渠工地練就了一個不畏艱險、排除萬難的群體,先后涌現出了一大批不怕困難、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如年輕的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吳祖太,為確保民工能夠安全施工,自己首先進洞檢查排險,不幸洞頂坍塌,犧牲時年僅27歲;

  在險惡一線出生入死、不怕犧牲的除險隊隊長任羊成,每天腰系大繩、凌空除險,有一次他失足掉到了酸棗樹里,渾身扎滿了棗刺。還有一次,他被落下的石頭砸掉了三顆門牙,但他都不肯休息堅持除險;

  一心扎在紅旗渠建設上的副縣長、紅旗渠工地第三任指揮長馬有金,在其母親病重時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直到母親病故,才請假回家奔喪;

  魏莊大隊支書魏三然,為了把水引進村里,明知自己已身患癌癥,還要拖著骨瘦如柴的身子,堅持進洞施工,在他彌留之際,還把孩子們叫到床前再三叮囑:“鑿通……隧洞……引水……進村……”女兒魏秀華,是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她繼承父業(yè),夜以繼日地在隧洞里戰(zhàn)斗,后因施工罐車發(fā)生故障而光榮犧牲,年僅23歲。

  此外還涌現出了放炮能手常根虎、鑿洞能手王師存、農民工程技術員路銀、鐵姑娘隊隊長韓用娣和郭秋英等,在紅旗渠的建設中,先后共有81位干部和群眾為修渠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林縣人民的驕傲,將永遠受到后人的敬仰。

1 2 3 4 共4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