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來,深入生活在文學界是一個常被說起的話題。
70多年前,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后,深入生活成為一種最具革命性和現(xiàn)代性的文學觀念,在五四新文化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新文學作家,走出文學寫作的自我世界,走向自我之外的廣闊的中國生活,寫出了一大批新穎的作品。新時期伊始,作家們雖然不太把深入生活掛在嘴邊,但他們的所思所寫,都是他們以往深入生活的經(jīng)歷、遭遇和感受。而近年的一些文學,卻認為有沒有生活無所謂,重要的是想象力和技巧,于是文學中出現(xiàn)了過剩的虛構(gòu)和過度的想象力,莫名其妙的世界,任性的穿越,連碎片化的生活記憶都得不到呈現(xiàn),這種狀態(tài)使現(xiàn)實生活不能被有效挖掘和藝術(shù)整合,生活被空置了。
其實,新時期文學的主題和題材不光有知青記憶,它還有一脈來自中國改革開放現(xiàn)實生活感受的文學寫作,從《李順大造屋》到《平凡的世界》,百折不撓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中國意志,始終是當代文學喚起普通人共鳴的大雅之聲。然而,總體上說,這一脈的文學寫作是張揚不夠的,我們的文學對當代生活的關(guān)注是不夠的,自然,感受與深入也是不夠的。
既然當下的生活非常需要文學去深入,那么,我們怎樣去認識、去深入呢?20世紀中國的苦難輝煌和革命歷程已形成了一種宏大敘事傳統(tǒng),它所呈現(xiàn)的革命生活、國家戰(zhàn)略等等,我們肯定要深入。但蕓蕓眾生普通日子里的點滴生活積聚起的一片汪洋,也無疑展開了更為廣闊的當代景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開宗明義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wù)、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眱|萬人民的基本生活,其物質(zhì)和精神維度的深廣,其理想價值的美好,具體普通又崇高神圣,正所謂“生生之謂易”,綿綿不絕,豐沛不息。生活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從未具有過如此切近的現(xiàn)實性,從未有過如此的地位和高度,從未得到如此日常樸素而又深刻的認識。你也許更有理由聲稱,我們無往而不在生活之中,但捫心自問,我們真的理解呈現(xiàn)在面前的廣闊的人民生活嗎?新時期以來的文學已走過30多年發(fā)展歷程,成就不可謂不大,但是面對億萬人民奮斗的火熱生活,我們理解、回應(yīng)和融通了多少,隔絕、遮蔽和封閉了多少,是否仰望星空多了,滾爬泥土少了?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深入生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也不是只有表面文章的行動。文學要有一顆生活的心,與人民生活融為一體,互相深入、相互培育、共同生長。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diào):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并沒有帶著心,并沒有動真情。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墻,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因此,我們要建設(shè)一種生活的文學觀,要把文學放到人民生活中來理解,人民生活有多寬廣,文學就應(yīng)該有多寬廣。只有讓文學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會鐘情文學,使其有位有為,獲得意義。把人民生活放在文學的心坎,文學才能為生活立心。只要文學工作者投身于廣闊的人民生活,正如歌中所唱:“投入地愛一次,忘了自己”,自然會創(chuàng)生出更加豐厚偉岸的文學。(作者:吉林省作協(xié)主席)
空政文工團藝術(shù)家閻肅:德藝雙馨 放歌時代 | 2010-12-27 |
論文選編(二) | 2010-12-27 |
真理的光輝永在 | 2010-12-27 |
文學性缺失:當下詩詞之弊 | 2010-12-27 |
父親臧克家和毛主席的詩緣 | 2010-12-27 |
讓經(jīng)典閱讀強健我們的心靈 | 2010-12-27 |
當傳統(tǒng)“遭遇”時尚,要警惕的是什么 | 2010-12-27 |
創(chuàng)辦具有中國特色的未來教育 | 2010-12-27 |
大學歲月,我們這么過 | 2010-12-27 |
他屬于文學上的“這一個” | 201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