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理論頻道時政擷英-正文
英雄史詩 人間奇跡
——紀念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李蓉
//agustinmoreno.com2016-10-13來源:宣講家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四渡赤水

  遵義會議之后,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方向。毛澤東所秉承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采取以弱勝強的游擊戰(zhàn)術。這些戰(zhàn)術什么時候開始使用?就是在四渡赤水期間。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一渡赤水是被迫進行的,為什么呢?當時開完遵義會議以后,紅軍想要北渡長江,到川陜革命根據(jù)地去和張國燾、徐向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會合。川陜根據(jù)地在張國燾和徐向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的苦心經(jīng)營下,也取得了非;趾氲膽(zhàn)績,是當時除了中央蘇區(qū)以外最大的一塊革命根據(jù)地。但是,蔣介石親自到貴陽、重慶調(diào)兵遣將,不準紅軍過長江。長江可以說是一條天然的障礙,紅軍要過去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距離遵義習水縣五公里處,有一個叫青杠坡的地方,紅一方面軍想攻下青杠坡,北渡長江,結果青杠坡戰(zhàn)役失利,只能主動撤離,往西走渡過赤水河。四渡赤水,實際上是在敵人的夾縫中尋找敵人的薄弱點,這樣紅軍行進靈活機動的性質(zhì)就顯示出來了。一渡赤水以后,進入四川的古藺和敘永地區(qū)。后來,到了云南的威信縣,在扎西召開了扎西會議。在扎西會議上,遵義會議的決議通過了。所以說,扎西會議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二渡赤水之后,中共中央還召開了茍壩會議,成立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的新三人團。

  之所以說四渡赤水打得非常精彩,比如在二渡赤水的時候,國民黨軍隊絕對沒有想到紅軍渡過赤水河之后還會返回來二渡赤水,再攻遵義。遵義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僅次于貴陽的貴州第二大城市。再攻遵義,已經(jīng)是一個主動的軍事行為了,其目的就是想把敵人的力量調(diào)集過來,最后把云南龍云的軍隊都調(diào)過來了。為什么后來紅軍到云南境內(nèi)巧渡金沙江?其實這就是一種有意的戰(zhàn)略謀劃,通過機動靈活的戰(zhàn)術來打擊敵人、消滅敵人。

  再攻遵義,最著名的就是攻打婁山關!靶坳P漫道真如鐵”一句中的“雄關”指的就是婁山關。在攻打婁山關時,戰(zhàn)斗也是非常的慘烈,紅軍的傷亡也非常大。當時,軍團的參謀長鄧萍犧牲了,趴在他旁邊的是張愛萍。

  而血戰(zhàn)湘江時“斷腸明志”的陳樹湘師長街道命令,12月1下午兩點之前,所有的部隊必須趕到湘江,過了兩點,所有的防守部隊、阻擊部隊就要撤離。接收到這個電報的時候,他們距離湘江還有70公里,怎么可能趕到湘江邊上?過不去了。1934年紅軍長征出發(fā)之前,34師是六千多人,打到最后,陳樹湘率領最后的一百多人準備返回原來的地方去打游擊,但就是這一百多人,還被敵人沖散了。最后陳樹湘受傷被捕,他為了不當俘虜,咬著牙把腸子擰斷,壯烈犧牲,時年29歲。但即使他已經(jīng)犧牲了,國民黨軍還是把他的頭割下來去領賞。他的頭被運到了長沙,掛在城墻上。共產(chǎn)黨人的那種錚錚鐵骨在他身上體現(xiàn)得太生動。當?shù)乩习傩罩兰t軍的為人,對老百姓來說,紅軍可以說是一種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軍隊,真正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我們知道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有一個就是“上門板、捆谷草”。意思就是部隊來了以后,要幫老百姓做事,比如掃地、挑水等,走的時候,要將睡覺用的鋪開的谷草捆上,原封不動還回去。有時候需要把老百姓的門板拿下來當床,睡完覺以后,走的時候要把門板安上。這就是紀律。古往今來,中國的歷史上沒有過這樣的軍隊。老百姓有感于紅軍的恩情,悄悄地把陳樹湘的遺體掩埋了。

  鄧萍犧牲以后,張愛萍一定要把鄧萍參謀長的遺骸找到,然后把他移到遵義烈士陵園。紅軍長征中犧牲的將領很多,鄧萍可以算是職位最高的一個領導人了。紅軍過草地的時候,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營以上干部就是70多位,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環(huán)境多么惡劣。

  人民群眾的支持也是長征勝利的重要條件。紅軍戰(zhàn)士對于老百姓是一種骨肉深情,老百姓對于紅軍也是盡其所能。當時國民黨反動派要來挖紅軍的墳,老百姓千方百計要把墳留下來,就說這是神墳,誰要挖了,誰就會倒霉。結果當?shù)氐姆磩訍喊园褖炌诹艘院,他們家真的出了大事,老百姓說這是罪有應得,后來就沒人敢去挖紅軍的墳了。

  四渡赤水之后,紅軍搶渡金沙江,進入四川的會理縣,并且在這個地方召開了會理會議。

第1頁 上一頁 3 4 5 6 7 8 共8頁

零容忍黨員干部追求低級趣味

  趣味屬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選擇,黨員干部遠離低級趣味,關鍵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墻”,還要備好……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