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成功緣于實干,禍患始于空談。實干精神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落實是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履新之初就向全黨鄭重宣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形式主義”列為“四風”之首,矢志根除虛浮作風;到全面深化改革強調(diào)“把抓落實作為推進改革工作的重點”,致力實現(xiàn)改革藍圖,強調(diào)實干、注重落實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鮮明品格。
“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機遇稍縱即逝,改革不進則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靠什么繪就?13億人的“中國夢”,靠什么實現(xiàn)?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持續(xù)奮斗?空想清談只會貽誤發(fā)展,實干苦干方能成就夢想。擔當起該擔當?shù)呢熑危_踏實地地奮斗、扎扎實實地工作,才能無愧于人民期待和時代責任。
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
——《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不管是國家要實現(xiàn)振興,還是個人要成就事業(yè),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為立志,二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為保障,無志不足以行遠,無勤則難以成事。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這句含義雋永的古語,正表明立志與實干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有著宏大的發(fā)展目標——“兩個一百年”近在眉睫,民族復興“中國夢”曙光在前;我們也面臨復雜的發(fā)展環(huán)境——發(fā)展攻堅期,多少工作要推進;改革深水區(qū),多少困難要破題。正因此,我們更需苦干實干,以務實作風、踏實態(tài)度,“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而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也能找到人生舞臺、收獲出彩機會,以志為方向、以勤為動力,與國家、民族一起前行。
■ 原典
王曰:“嗚呼!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錉柷涫浚Τ缥┲,業(yè)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后艱!
——﹝上古時代﹞《尚書·周書·周官》
■ 釋義
《尚書》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jīng)學文獻,其中《周書》是《尚書》組成部分之一,相傳為記載周代史事之書。
這句話的背景是,周成王滅了淮夷,回到王都豐邑,和群臣一起總結周王朝成就王業(yè)的經(jīng)驗,并向群臣說明設官分職用人的法則。他在告誡“有官君子”(大夫以上有職事者)要忠于職守、勤于政務時說:你們要認真對待你們的職責,不能怠惰疏忽,要知道“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這句話中的兩個“惟”字當“由于”講,意思是說,取得偉大的功績,在于志向遠大;完成偉大的事業(yè),在于工作勤奮。
一勤天下無難事。
——《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什么是實干?首先就是腳踏實地的勞動。中國多年來的發(fā)展,印證著習近平同志引用的這句話:30多年快速發(fā)展的“中國傳奇”、13億人民生改善的“中國故事”,哪個領域沒有勞動者奉獻的身影?飛天夢、奧運夢、世博夢、登月夢,哪次夢圓沒有勞動者拼搏的汗水?誠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xiàn);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當今中國,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命題,任務更加繁重,挑戰(zhàn)更加巨大。越是這樣,越需要依靠勞動這個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唯有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動力,把發(fā)展推向新境界、讓夢想抵達新高度。
■ 原典
為人在世莫嗜懶,嗜懶之人才智短。百事由懶做不成,臨老噬臍悲已晚。士而懶,終身布衣不能換;農(nóng)而懶,食不充腸衣不暖;工而懶,積聚萬貫成星散!慷,萬里青云可致身;農(nóng)而勤,盈盈倉廩成紅陳;工而勤,巧手超群能動人;商而勤,腰中常纏千萬金。噫嘻噫嘻復噫嘻,只在勤兮與懶兮。丈夫志氣掀天地,擬上百尺竿頭立。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
——﹝清﹞錢德蒼《解人頤·勤懶歌》
■ 釋義
《解人頤》二十四集,清錢德蒼重輯。根據(jù)書前作者寫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序可知,他是根據(jù)坊間流傳的《解人頤》初集、二集及《新訂解人頤》三部書,“復為去陳集新,又從而廣益之”,重新付梓的。
《解人頤》收錄的這首《勤懶歌》,是對古代的“四民”——士、農(nóng)、工、商的勸勤戒懶。結語為:“百尺竿頭立不難,一勤天下無難事!币馑际,只要勤奮,天下就沒有難做的事情,即使百尺竿頭也能昂然挺立。“百尺竿頭”,佛教比喻道行修養(yǎng)的極高境界,也作“百丈竿頭”。
關于勤奮,古人多有論述,諸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等!肚趹懈琛犯鼜娬{(diào)了勤奮努力的重要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解讀
在印度尼西亞的演講中,習近平同志引用這句話表明國家間的和睦友好,“必須夯實雙方關系的社會土壤”;在法國的演講中,習近平同志用這句話闡釋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辛勤耕耘的結果”;而在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這句話用來說明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對于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習近平同志之所以鐘愛這句話,正是因為其中充滿了大與小、多與少、成與始的辯證思考。在闡明事物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才可能有大發(fā)展、成大事業(yè)。正如愚公移山的典故,一筐土一筐土地搬下去,“子子孫孫無窮盡”,就總有達到目的的那一天。
■ 原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 釋義
春秋時期,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焙媳В簝杀蹏鷶n,形容樹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細小。意思是說,合抱的大樹由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遠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形象地論證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漸發(fā)展演變而來的道理。
老子“大生于小”的思想對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產(chǎn)生了影響。在《荀子·勸學》中,荀子提出了“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觀點。但與老子不同的是,荀子據(jù)此提出了“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積極進取的主張,與老子順應自然的“無為”“無執(zhí)”思想大異其趣。相同的前提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反映了儒道之間既相互取益又相互抵牾的復雜關系。
對巡視工作的三點認識 | 2013-03-28 |
劉云山: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要準、狠、韌 | 2013-03-28 |
適應新常態(tài)是企業(yè)必須面對的作業(yè) | 2013-03-28 |
為改革想招,為改革發(fā)力 | 2013-03-28 |
中央財經(jīng)領導小組會議釋放哪些信號 | 2013-03-28 |
一步一印踏出亞太夢想之路 | 2013-03-28 |
以能源革命實現(xiàn)綠色發(fā)展 | 2013-03-28 |
深改關鍵之年,要有關鍵之為 | 2013-03-28 |
改革路上不斷邁新步 | 2013-03-28 |
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新境界 | 2013-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