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民網(wǎng)北京2月4日電 近日,中央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進一步明確了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前沿陣地的基本定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學習該《意見》的講話中提到“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等四個“絕不”,引發(fā)媒體和學者的關注討論,個別質疑聲也浮現(xiàn)于網(wǎng)絡。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韓喜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大學的學術自由并不等于“任性”,學習西方的知識,其目的是為我所用,而不是被西方知識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觀所操縱,教師不能把課堂當作是個人隨心所欲的秀場。
學習西方的知識,其目的是為我所用
而不是被西方知識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觀所操縱
對于袁貴仁提出四個“絕不”,網(wǎng)絡上第一種質疑的聲音認為,大學是知識傳播,而不是價值觀教育,認為不讓傳播西方價值觀的教材進入就是不讓西方知識進入。
就此,韓喜平向記者談到,眾所周知,我們的文明是建立在對于一切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繼承發(fā)展的基礎上的,對于西方學者發(fā)現(xiàn)和研究的知識,我們自然要學習、參考、借鑒,但學習西方的知識,其目的是為我所用,而不是我為西方知識特別是其中的價值觀所操縱。
韓喜平認為,大學生的學習成長階段正是其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思想活躍但辨別力還不夠成熟,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是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日趨激烈的斗爭,面對敵對勢力對中國青年師生分化滲透的加劇,中國教育主管部門要求我們保持清醒頭腦,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要警惕一些西方教科書借傳播知識之名,傳播西方的“普世價值”,或者進行破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這就像馬克思生活時代,馬克思敢于公開宣稱自己理論就是謀求無產(chǎn)階級解放的,而西方學者卻把自己偽裝成沒有階級利益的學者,而事實上一再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價值觀一樣。其實,上述道理并不難理解,只不過提出質疑的許多人有著自己特定的目的罷了。
大學固然應該倡導學術自由
但自由不等于“任性”
第二種質疑的聲音認為,大學課堂應該是自由的,自治的,管理者是不能干涉的。
韓喜平認為,大學固然應該倡導學術自由,但自由不等于“任性”。其實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大學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自治”,我們堅決反對假借自由之名,而拒絕管理,甚至破壞國家和社會的政治秩序、行為規(guī)范。國際高等教育組織明確,自治并非大學借以自我封閉的特權,而是大學完成其社會責任的根本前提。大學不是為自己而設立的,甚至不是為知識本身,而是為了人類的利益。研究西方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西方學者也明確指出“高等教育作為國家的頭等大事,其活動原則必須符合國家需要和廣泛接受的社會標準”。
教育部門提出“絕不允許”針對性強
有理有據(jù)、十分必要
第三種質疑的聲音認為,不讓“抹黑”就是不讓“批評”。
“眾所周知,批判是知識進步的基本規(guī)律,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韓喜平談到,我們認為“批評”與“抹黑”是兩種根本性質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善意的批評是指運用堅實的基礎理論,實事求是地指出中國社會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找完善治國理政的方案!澳ê凇眲t是站在歷史虛無主義和現(xiàn)實否定主義的立場上,否定一切,故意顛倒是非。韓喜平指出,對于前者我們是允許的,歡迎的。所以,中央一再提出加強高校智庫建設。當然,教育是有選擇的,是理性的,是傳播正能量的,因而絕不能把社會的最優(yōu)選擇轉化為一種偏執(zhí)的情緒發(fā)泄。對于后者,則無需解釋,無論是“捧殺”還是“唱衰”,其用意就在于摧毀我們的價值觀。西方的和平演變戰(zhàn)略十條寫的非常清楚:“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chǎn)主義思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絕不允許”是有針對性的,是有理有據(jù)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課堂教學,是教師社會責任的實現(xiàn)
教師不能把其當作是個人隨心所欲的秀場
“大學的課堂教學,既是教師自我的展現(xiàn),又是教師社會責任的實現(xiàn)!表n喜平強調,如果教師只是把大學課堂當作是個人隨心所欲的秀場,只是表達和展示個人價值思想偏好,而不顧及自己言行的教育影響,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xiàn)。我國《高等教育法》中明文規(guī)定:“ 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督處煼ā芬(guī)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