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時政-正文
更需對公務員群體結構進行思考
朱永華
//agustinmoreno.com2016-06-22來源: 光明網
分享到:更多

  據(jù)《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披露:人社部5月30日發(fā)布的《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公務員716.7萬人。這是首次在公報中公布現(xiàn)有公務員人數(shù),在此之前的公報中,披露的僅為錄用公務員的人數(shù)。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記者,人社部公布的公務員總數(shù),主要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即政府系統(tǒng)工作人員,范圍是人大、政協(xié)、政府、法院、檢察院等機關除工勤外的人員,不包括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跋鄬τ诎l(fā)達國家,我國公務員人數(shù)并不高!

  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公務員總數(shù)只有716.7萬人,所占總人口的比例還不到0.6%,怎么看都確實不高。但在老百姓乃至社會公眾眼里,所謂“國家公務員”就是工資福利待遇等都是由公共財政供養(yǎng),按照這個“定義”來衡量,除了黨政機關、人大政協(xié)、公檢法司人員之外,事業(yè)單位包括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科研、文化等公立部門人員等凡是由財政全額撥付供養(yǎng)的公職人員都應當視為“公務員”。專家也指出,人社部公開的公務員總數(shù)只是“狹義”上的財政供養(yǎng)人員,如果單純從“吃財政飯”的人員來統(tǒng)計,目前我國約有5000萬人。這意味著每百人中有接近4位“公務員”。即便如此,與美國3.2億人口2800萬公務員相比,我們的“公務員”比例依然不足美國的一半。

  顯然,如果沒有其他數(shù)據(jù)做輔助支撐,僅僅對公務員數(shù)量進行討論或質疑沒有任何意義,國情和制度不同,公務機構的設置和公務人員的配置必然存在很大差異,而衡量一個國家的公務人員配置是否合理、行政覆蓋是否完善、效率是否讓他的民眾滿意,除了必要的人員數(shù)量之外,更與各項行政支出所占財政收入總額,社會總體穩(wěn)定指數(shù),以及社會各方面多重復雜因素等密切相關。而綜合因素衡量連看,即便廣義上我國公務員數(shù)量超過5000萬人,并且還有不斷膨脹之勢,應當說還是區(qū)域合理范圍之間。同時,還應該看到,除了5000萬“廣義”公務員之外,長期存在于公務機關各種形式的非在編“臨時工”,也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如果再這支同樣完全吃“財政飯”的臨時工隊伍加進去,“公務人員”總數(shù)必然又會出現(xiàn)重大改寫。因此,關注公務員數(shù)量沒有太大意義,對公務機構設置尤其是對公務員結構進行認真思考才顯得更有必要。

  體制的選擇決定著機構的設置,國情觀念更直接影響公務員的架構,從這一點來看,國內政府機構設置和公務員架構所存在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長期存在的管理職責交叉,并由此帶來的機構、管理重疊,以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政府大機構現(xiàn)象,不僅普遍存在,一方面造成了大量資源的閑置浪費,一方面卻又導致某些特殊資源的捉襟見肘,不但給民眾造成一種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假象,行政效率也受到直接影響。有基層人員曾這樣調侃,一只青蛙跳在水里屬于水利和海事部門管,游到岸上又歸國土林業(yè)部門管,而一旦跳出事則又屬于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管理范疇,這樣的多頭管理又多頭都不管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雖被長期詬病,卻又非常堅挺的普遍存在。

  其次是“官兵”失調嚴重且又頑疾難消,報道中也說,某省科技廳,按編制數(shù),正廳級1人,副廳級8人,縣處級44人,科級8人,科級以下21人。這意味著3個官領導一個兵。實際上這還不算極端,副職大量超編不但非常普遍,在某些單位科室,8位領導一個兵,最有實權是兵不是官現(xiàn)象而被尷尬的存在。而且由于公務員進出機制并沒有完全成為常態(tài),能上不能下觀念根深蒂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官多兵少”現(xiàn)象勢必會更加嚴重。尤其不能不指出的是,由于公務員隊伍的這種結構既違反科學又極不合理,為緩解“官多兵少”無法正常履職盡責的尷尬,一些政府部門不得不外聘大量“臨時工”,特別是行政執(zhí)法部門,能夠在一線“沖鋒陷陣”的幾乎已經被臨時工“承包”。據(jù)媒體報道,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員會的專項調研顯示,一名城管隊員執(zhí)法,總計需要42個部門配合。北京各類臨時執(zhí)法人員高達20萬以上,是正式工的3倍。北京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地方也是大同小異。

  專家強調我們的公務員不到美國公務員數(shù)量的四分之一,但卻忽視了我們716.7萬公務員“官多兵少”的結構和大量臨時工不合理存在的現(xiàn)實,以及很多本不應由公共財政承擔的各種社會團體、協(xié)會等等。這種由傳統(tǒng)舊觀念思維支配的非科學、非合理的公務員結構,不僅直接導致公務員隊伍缺乏創(chuàng)新活力,壓抑人才,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fā)沉積為垢難以消除,同時更會向社會釋放出積弊負能量。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本身體制和公務員選聘的積極一面,更要清楚自身所存在的諸多弊端,如何探索出既呈現(xiàn)中國特色有具有世界先進性的公務員體制與結構,讓民眾提起政府部門和公務員都能翹起大拇指才是最理性的“硬道理”。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