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依法征收的各種稅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眾擁有知情權無可非議。同時,也要讓公眾參與資金收支全流程的監(jiān)管
從土地出讓金到彩票資金,今年以來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推出的十篇“錢去哪兒了”系列報道,篇篇直擊權力部門收費用錢之弊,問出了百姓心聲,引起社會強烈共鳴。這“十問”正在成為一種推動力,推動著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呼喚著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見證著法治中國的前行。
“錢去哪兒了”每每成疑,關鍵是缺乏公開與透明,甚至存在暗箱操作。例如,屢遭詬病的路邊停車費收了多少,有多少能用于改善停車設施?業(yè)主們繳納的維修基金呆在誰的戶頭,產(chǎn)生的利息又被誰用了?動遷、拆遷而來的土地經(jīng)過招拍掛后的收益為何成為地方政府的“私房錢”?
盤點“十問”,一些焦點問題被重新厘清,霧里看花的東西被揭開面紗,“糊涂賬”變成了“明白賬”;然而,由于一些部門裝聾作啞或者拒不公開,也有一些問題的進展不盡如人意。
不愿公開喜歡封閉,背后既有官僚衙門作風在作祟,更有巨大利益在驅動。別小看幾毛錢的附加費,幾十元的公交卡押金,集腋成裘后都是巨量收入。十問“錢去哪兒了”問到了利益這個要害,并剖析出“糊涂賬”“小金庫”“跑冒滴漏”等資金走向,這才是既得利益者不愿公開的真實原因。
權力之所以能夠任性,就是缺乏監(jiān)管。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消除媒體和公眾的質(zhì)疑,不能光靠收錢者和用錢者的自覺和自省,還要靠深化改革、制度約束和有力監(jiān)管。對于收費于法無據(jù)、使用封閉運行的資金,監(jiān)管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明確整改意見,加快推進落實,以陽光公開重拾公眾的理解與信任。
陽光操作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依法征收的各種稅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眾擁有知情權無可非議。同時,也要讓公眾參與資金收支全流程的監(jiān)管。收費的標準是如何制定的?支取方向又是怎樣劃定的?與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與發(fā)展關系密切的資金收支,要事前多聽證、事中曬賬本、事后強審計、違規(guī)必問責,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形成公眾參與監(jiān)督的制度。
十問“錢去哪兒了”引發(fā)強烈反響,是因為關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扣合依法行政的時代脈搏。社會對真相的追求不會停歇,媒體對真相的追求永無止境。
2015年,我們將繼續(xù)追問,繼續(xù)呼喚陽光透明的力量。(新華社沈陽12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