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時政-正文
楊志勇:貧困縣的帽子不能“光榮”戴著
//agustinmoreno.com2014-12-26來源: 廣州日報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正積極研究貧困縣退出機制。(12月24日《人民日報》)

  目前,貧困縣能得到上級乃至中央的財政轉移支付。部分貧困縣甚至慶祝自己連續(xù)成為貧困縣,把這當成“光榮”的事。此種極不正常的怪現(xiàn)狀,必須盡快改變。

  貧困縣成因多種多樣。不可否認,極少數(shù)貧困縣因為自然條件而無法改變貧困狀態(tài),但這畢竟是極少數(shù)的。在貧困縣脫貧機制上,相關部門作了多方面探索,連片貧困區(qū)概念的提出及在現(xiàn)實中的操作就是一例。但是,這還不很夠,積極研究貧困縣退出機制,讓貧困縣的發(fā)展步伐加快正當其時。

  對于貧困縣來說,財政轉移支付是必要的,但是,“等靠要”思維束縛下的財政轉移支付不足以激活貧困縣的活力。躺在轉移支付資金的“功勞簿”上,實際上只是在通過外部輸血的方式,讓貧困縣得以正常運轉。貧困縣更需要的造血機制往往難以形成。

  外部資金要用在刀刃上。貧困縣本來融資機制就不夠健全,外部資金的取得本來就不容易。有些貧困縣卻把資金用于形象工程建設項目,用于豪華辦公樓建設等無助于發(fā)展造血機制形成的項目上。短缺的資金更應用于貧困縣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改善上。貧困縣的發(fā)展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設施;A設施通常是貧困縣發(fā)展的瓶頸。汽笛一響,黃金萬兩。道路基礎設施的改善,可以節(jié)約物流成本,加快貧困地區(qū)與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融合。老百姓收入的提高,離不開人力資本的積累。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就是在幫助當?shù)厝嗣穹e累人力資本。貧困地區(qū)人力資本較為薄弱,是發(fā)展的短板。將更多的外來資金用于教育,可望對人力資本積累施以一臂之力。貧困縣政府擴大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和養(yǎng)老保障支出,相應地,當?shù)厝嗣竦南嚓P支出就會因為公共服務體系的健全而減少,從而提高貧困縣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善當?shù)厝嗣竦纳钏健?/P>

  良好的政績評價體系應能激勵貧困縣官員按發(fā)展的要求履職。連年貧困或貧困程度連年加深無論如何都不是值得夸耀的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設計中,要充分考慮貧困縣的減貧成就。貧困縣條件艱苦,在貧困地區(qū)工作的官員很不容易,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反貧困的責任可以減輕。條件艱苦不是貧困縣長年不變的理由。貧困加深的地方,要深入分析原因,辨別主客觀因素,對于主觀因素導致的貧困加深的責任者,應予以相應的懲罰。

  建立退出機制,更多的是要激勵貧困縣,在產業(yè)發(fā)展、人力資本投資等造血機制上多下功夫。只有這樣,貧困縣的退出機制才可能真正形成,人民才能在此真正地安居樂業(yè)。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