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功利化,院士增選更有公信力
濱兵
//agustinmoreno.com2015-08-04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按照新的規(guī)則,院士遴選渠道較過去“收緊”,只有院士推薦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兩種渠道,減少了非學術因素干擾:“謝絕”處級以上官員,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見8月2日《人民日報》)
院士增選“謝絕”處級以上官員,并且嚴格落實,這是好事,因為一方面官員事多,不適宜當院士,最終可能會變成“官不官,院士非院士”;另一方面杜絕通過權力手段當上院士,從而使院士失掉純潔性。官員遠離院士,只會使院士隊伍更傾向于學術。
“官員院士”之所以受到詬病,就是因為擔心其名不副實。不過,沒有了“官員院士”,也要防止現有院士的功利化、利益化。
院士功利化、利益化的表現很多,其一,將院士當作了“利益之寶”,院士本是學術之寶,但在現實中,卻往往成為了“利益之寶”,表現在給予院士很高的待遇。給予院士一定的待遇,是對學術的尊重,但給予太多的待遇,則會使院士二字充滿了利益誘惑;其二,將院士當作利益“籌碼”,院士一出馬,要什么有什么。因此,院士是很難退休的,因為主管單位不同意,如果不以院士的名義,許多項目拿不下來,項目拿不下,相關各方的利益就受損了;其三,院士將自己當作了獲取利益的“工具”。據介紹,有的院士的隱形收入來自課題收入,另外是評審、兼職、講課等方面的收入。拿課題,一個是給自己拿課題,一個是讓別人掛院士的名申請課題,自己也會有收益。
院士管理確實有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去利益化、去官化,建立退休制度,目的是回歸榮譽本質,F在官員都要能上能下,那院士也該如此。院士“謝絕”官員,也要遠離利益。院士唯有變得純潔,才會讓公眾從心底里涌起尊敬之情。
編輯: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