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重點推薦-正文
點燈會客
王太生
//agustinmoreno.com2017-05-08來源: 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客人暗夜來訪,主人己上床就寢,弦月掛窗。客在外,輕呼主人名字,或以手指輕叩木門,主人在暗室中應(yīng)答,“噗”,一盞油燈如花,光束跳躍,將斗室映亮,主人窣窣穿衣下床,點燈會客。

  點燈會客,是過去中國人常見的生活場景。有人早睡,朋友不知,踏月色來訪,主人已入溫柔之鄉(xiāng),被客人從睡夢中拉醒,有事商榷。

  不是要緊的事,不會擾人清夢。夜半造訪的人,大多數(shù)是拜訪、辭行、討教、借錢……或者是離鄉(xiāng)多年的人返故里,剛丟下包袱行囊,就急匆匆趕來看望分別多時親友,主人喜出望外。

  點燈會客,有著中國式意境。燈是從前的油燈,一燈如豆;蛘,一支燭,光團(tuán)跳躍,光暈飄逸,窗紙墻壁,映出兩個人,因角度不同,一大一小,虛虛實實的兩個身影。

  雖然是貿(mào)然造訪,而且你拜訪的那個人已憩息在床,有客來訪,一骨碌起身,撥栓相迎。

  按時上床休息的,是一個生活簡單,而且極有規(guī)律的人。他粗茶淡飯,吹燈熄火,早睡早起,朋友夜半來訪,必定有事。于是披衣下床,進(jìn)屋說話,目光對流,凝神傾聽。

  點燈之后,都做些什么?泡一杯茶、搬一椅,談話、說事,端菜、盛飯,手足砥礪。若是兩個文人,還會雨夜剪春韭,窗花燈影,對坐暢飲。

  好多年前,外祖母在世時,就曾經(jīng)常于幽靜夜晚點燈會客。那時候,外祖母住在離醫(yī)院不遠(yuǎn)的街邊,冬天夜晚早早入睡,常有熟人夜半敲門。來人是家人生病住院,需要灌一暖瓶開水,或借煤爐子熱一熱雞湯。那時,醫(yī)院里沒有微波爐,病號飯食需要自己解決,那些住院的人,家離得遠(yuǎn),于是便敲門相求。外祖母是個熱心人,一概敞門,笑臉相迎。

  也有人這時上門是為了借錢,不遇難事不開口。來的人不好意思說,外祖母早已猜出對方的心思,從枕頭之下,摸出三十、五十元,塞給對方。

  我家有一親戚,半夜夫妻吵架,女的憤而出走,夜晚又沒地方去,就半夜敲門,外祖母在室內(nèi)應(yīng)答,于是點燈會客,好言相勸到子夜。

  我對點燈會客有深刻體會。那時候,老屋點的燈,早已不是古代的油燈,而是白熾燈,燈的開關(guān),用一根長長的線拴在床架,窗外如果有誰相呼,外祖母就伸手拉線,“咔得”一聲,將燈點亮。

  夜,長長短短,淺淺深深,來的都是客,用一束燈光溫暖身心。點燈會客,我至今仍然覺得是一種美好的情境。

  其時,燈是兩個人的載體,燈亮了,朋友之間才好說話,彼此看清對方的眉宇,神態(tài)和表情。

  《儒林外史》中的儒生住路邊旅店,夜晚已上床休息,樓下有人喊他,于是便點燈會客,客人進(jìn)來作揖坐下,兩個人就此相識,談?wù)撎煜鹿γ?/P>

  可以想象,當(dāng)年王子猷雪夜訪戴,若是到了朋友府上,叩門而訪。戴逵睡眼惺忪,頗感意外,必定是點燈會客,秉燭夜談,屋外枯樹、河岸、埠頭和船,天地俱白,同樣能留下一段佳話。

  點燈會客,反映出兩個人之間的親疏距離,點燈是貼近的,不因吹燈睡下,而佯裝不知。

  蘇軾《二月三日點燈會客》詩中說,“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dāng)年!崩咸K在宋朝一個早春的夜晚,窗外柳枝剛剛發(fā)芽,朋友來訪。此時老蘇已睡下,于是點燈會客,回憶從前東京汴梁馬行街的繁華夜市,說著云聚云散的故人往事。

  點燈會客,文人飲茶酒,談?wù)撎煜陆,感慨光陰易逝;普通人絮絮夜話,說的都是柴米油鹽之事。

  在暗夜為朋友點亮一盞燈,有古意和暖意。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