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重點推薦-正文
打工路上:高齡農民工數據“消失”何以受關注
趙昂
//agustinmoreno.com2015-03-26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對于有媒體質疑《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報告》未像往年一樣公布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一事,國家統(tǒng)計局做出了回應,表示并未忽視農民工結構數據統(tǒng)計,而是因為該數據年度間變化較小,故而將其改為隔年發(fā)布。

  其實,如果仔細閱讀這份引起爭議的《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報告》,會發(fā)現(xiàn)其中并非完全忽略了農民工年齡結構的相應數據。與2012年的報告將農民工分成五個年齡層,再進行相應統(tǒng)計分析不同,2013年的報告將農民工分為1980年前出生的老一代農民工和之后出生新生代農民工兩類,并分別列出相應數據。從這點能看出,統(tǒng)計局的回應理由是能站住腳的。

  當然,如果對比2013年和2012年兩份全國農民工監(jiān)測報告,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不止年齡結構這一項,2013年的報告增加了外出農民工從業(yè)時間和強度等數據,這些新增內容,也與農民工的權益息息相關,不能忽視。

  事實上,公眾關注農民工年齡結構數據,特別是高齡農民工數據的背后,其實是對農民工,特別是高齡農民工工作和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

  不可否認的是,高齡農民工群體十分龐大,其相應社會保障力度不足,讓他們如何老有所養(yǎng)成為待解難題。而當工地上和車間里揮汗如雨的農民工中銀發(fā)者越來越多,這對“中國建造”和“中國制造”的未來,并非一件好事。

  準確的數據信息往往能為理性決策提供依據。不過,在現(xiàn)實中,一些農民工流出地區(qū)和流入城市對農民工數據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不重視。部分城市農民工人口數據信息的缺失或不健全,使得這些城市在為農民工提供相應公共服務時,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相應的數據依據,最終使得一些舉措未能顧及農民工的整體情況,或與他們的需求不符。

  誠然,農民工因流動性大,使得相關部門收集和整理其相關信息并不容易。不過,在移動互聯(lián)的大數據時代,即便很多困難依然不便克服,但較之過往,技術手段已然先進許多。也就是說,覆蓋農民工群體的人口數據體系應當較過去更為健全,地方有關行政部門對于當地農民工的具體情況應當有更多準確掌握,并依此準確施政。

  公眾之所以糾結一個數字,不只是糾結數字本身,更是在追問數字背后隱藏的問題。不要說數字從15.1%變化成15.2%,就算沒有變化,有關部門也應當加以公布。逐年增加,或者突然放緩,甚至持平的高齡農民工比例數,難道不值得去分析么?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