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既然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選擇退社,這個現(xiàn)象的背后顯然就不是個別社團的問題,而是集體的共同傾向。
每年開學季是學生社團集中招新的黃金時期,一些高校將之稱為“百團大戰(zhàn)”。然而,“百團大戰(zhàn)”的熱鬧背后,一些社團接連出現(xiàn)活動無人問津、會員流失的尷尬局面。“退社潮”讓曾有“第二象牙塔”美譽的學生社團,在高校里愈發(fā)顯得底氣不足。(《中國青年報》10月24日)
納新后遭遇大量社員流失,對一個社團的確是糟糕的消息。調查顯示,98.24%大學生表示在大一開學季曾加入過社團,其中61.14%已經(jīng)退出社團。既然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退社,顯然就不是個別社團的問題,而是集體的共同傾向。究其原因,還得從大學生加入社團的原因說起。
其一,是興趣型。不同于中學時高考壓力下的約束,大學新生面對上百個社團的宣講,其潛在興趣更容易被激發(fā),進而能彰顯各自的個性。最容易吸引新生的是興趣主導的社團,比如書法社、文學社、象棋社、輪滑社等文藝、體育類社團。一般來說,這類社團的社員關系更密切一些,即使離開了社團,因為共同興趣,社員之間也能保持聯(lián)系。
其二,是功利型,這恰恰是不少觀察者所忽略的因素。大學像是一個“微型社會”,是現(xiàn)實世界的投射和預演。既然如此,大學生加入社團,就難免有功利心。大學生的社團活動有許多現(xiàn)實利益。比如,很多學校把參與社團活動當成社會實踐與校園實踐的一項,社團成果寫入個人履歷,對讀研或求職都大有裨益。
我在讀大學時,學校評定獎學金和保研測評不僅要看學習成績,還要計算“德育學分”,其中大部分都要靠社團活動;顒、成果的等級不同,所獲分數(shù)也不同。比如,出席一次社團講座加0.1分,組織一次活動加1分,擔任社團部長加2分,擔任副社長加3.5分,擔任社長加4分,如果是校級大社團,相應加分還會翻番。不少學生從入校之初便開始計算自己的得分、排名,拿到了想要的東西,自然也就不在社團“浪費時間”了。這套量化評測標準或有利于管理、激勵學生,但卻是誤人子弟的壞制度。
還有不少學生加入社團是盲目的。他們并不明確自己的興趣,也不清楚入社能有什么現(xiàn)實“好處”,可能看到身邊人陸續(xù)加入各類社團,自己也就稀里糊涂地報名了。盲目加入社團后,也難以清晰定位自己在社團活動中的位置,或許某日突然心灰意懶,不再參加社團活動,時間一久就自動退社了。對于這種心理,我不認為有什么不妥,畢竟,多數(shù)新生還在摸索新生活,多嘗試,嘗試后退出,這也無可厚非。
基于這三種心理,學生入社后不久退出,也有各自的“道理”。興趣主導者或因為社團活動不吸引人、創(chuàng)新不足而退社;功利主導者拿到“分數(shù)”就退社,正符合其本來目的;盲目型的學生可能因為忙碌,或也沒什么具體理由便會退社。這絕不是大學校園的“怪現(xiàn)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以理解。
王 可:要讓校友熱愛母校,請先善待學生 2015-07-02 |
李 壯:新媒體喚醒文學社團 2015-10-13 |
誰為“鬧劇”收場? 2016-03-03 |
微議室 2016-03-21 |
圈點新聞 2016-05-10 |
大學生為何熱衷“聚餐社交” 2016-05-10 |
快評論 2016-05-10 |
“聚餐社交”荒廢了年華 2016-05-11 |
985高校的“錢”為啥花不完 2016-05-18 |
防騙考試 2016-08-30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