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今日推薦-正文
協(xié)同治霾,應急預警要更“有準”
//agustinmoreno.com2016-01-15來源: 京華時報
分享到:更多

  污染應急響應制度,仍是我們對抗霧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們要做的是,讓應急預案和預警標準更科學,讓治理空氣污染的措施更有力。

  新年以來,北方地區(qū)的天很“爭氣”,持續(xù)藍了十多天。但去年年底的連續(xù)重霧霾,仍讓人心有余悸。1月12日,環(huán)保部長陳吉寧首次組織京津冀等6省份和河南省,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分析去年年底5次重污染的原因,提出下一步協(xié)同治理的要求。

  陳吉寧指出,過去這5次重污染,防治措施力度不夠是根本原因之一。他要求,統(tǒng)一京津冀城市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加嚴啟動應急響應,同時研究區(qū)域季節(jié)性差異化排污收費等政策。

  會議對霧霾原因的分析是令人信服的。入冬以來,重污染天氣頻發(fā),有自然環(huán)境和天氣的原因,但人為的污染和排放造成了疊加效應,加重了霧霾的危害。為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造成的傷害,需要采取一些應急措施。所以我們看到,北京市歷史上首次啟動了最高級別的空氣污染紅色預警,而且一拉就是兩次。在這些應急措施中,中小學停課、單雙號限行等,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影響,因此令人印象深刻。

  但頻繁拉起的紅色警報,也給市民造成了很多不便。而啟動應急響應級別,也跟普通市民的感受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有時候感覺污染并不嚴重,卻早早拉響了紅色警報,有時候空氣污染都“爆表”了,卻沒有預警;地區(qū)之間預警標準也不統(tǒng)一,有的地方都紅色預警了,臨近的其他省份卻“不動聲色”。經(jīng)過有關部門解釋我們知道,這是由于空氣污染預警依據(jù)的是地方法規(guī),而各地的標準并不一致,啟動條件不同,相應的措施也不一樣。

  重污染天氣預警標準該怎么定,固然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聽取專家意見,經(jīng)過科學評估,但這些措施又與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能繞過公共決策的基本程序,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修正。

  另外,因為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和狀況不同,不同地方在制定污染應急辦法時,不可避免會考慮各種現(xiàn)實因素,可能存在局部思維和地方保護傾向。但空氣是流動的,污染也不會跟著人為劃定的地域邊界走,因此我們強調(diào)要協(xié)同治理,至少預警標準和措施應逐步統(tǒng)一。如果標準僵化、各行其是,就會造成預警級別與污染情況明顯背離,應急措施松緊不一的情況,不僅影響預警制度的權威性,也起不到削峰治霾的實際效果。

  提到應急響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學生停課、汽車停駛,甚至懷疑這些措施的效果有多大。但應急響應還包括很多其他措施,比如工地停工、企業(yè)停產(chǎn)、污染停排等,還有嚴重污染企業(yè)的取締、關停,以及差異化排污收費等經(jīng)濟手段。這些對降低空氣污染尤其是削弱污染峰值,都有很明顯的作用。

  雖然近期北風給力,但我們都知道霧霾并未走遠,而且這種狀況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污染應急響應制度,仍是我們對抗霧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們要做的是,讓應急預案和預警標準更科學,讓治理空氣污染的措施更有力。

  □丁永勛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