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繼3月5日北大清華公布自主招生簡章后,3月15日,北大清華又公布了其“校長推薦”計劃。其中,北大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改為“博雅人才培養(yǎng)計劃”,清華大學的“領(lǐng)軍計劃”不變。與之前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相比,“博雅人才培養(yǎng)計劃”取消了推薦學校限制和推薦名額,擴大了選拔范圍,學生自愿報名,由北大本科招生專家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申請材料進行評審,強調(diào)了對農(nóng)村地區(qū)中學和農(nóng)村戶籍考生的政策傾斜,還將招生融入了人才培養(yǎng)體系。(3月16日《京華時報》)
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從推出以來,就一直遭遇質(zhì)疑,包括只有少數(shù)重點高中獲得推薦資格,對普通高中學生不公平;校長難以用教育聲譽保證推薦的公平公正;再就是校長實名推薦在大多數(shù)學校演變?yōu)閷W校綜合推薦,推薦給大學的,還是學業(yè)成績最好的學生,而不是有個性和特長的學生。因此,北大對校長實名推薦制,進行調(diào)整也是在回應輿論關(guān)切。但調(diào)整之后的“博雅人才培養(yǎng)計劃”是否既能關(guān)注有個性、特長的學生,又能公平、公正,還有待觀察。
這首先取決于學校的專家初審,如果專家在初審時,還是看重申請學生所在的中學,以及申請學生的高中學業(yè)成績,那么,形式上是公平了——給所有學生自愿申請機會,不再給中學分配推薦名額,但最終入圍面試(或復試)的學生,還是集中在某些學校。這要求學校要成立獨立的招生委員會,確定自主招生的標準,并在具體招生中實施,不能就用簡單的獲獎、學校身份、學業(yè)成績排名,作為評價指標,而應建立符合本校招生要求的多元評價體系。
其實,在國外大學的自主招生中,“推薦”是一項評價學生的指標之一,北大最初嘗試校長實名推薦,也在借鑒國外大學的做法,可為何現(xiàn)又要取消,主要在于,國外對學生的推薦,是被作為一項評價指標,納入多元評價體系,而我國大學卻將其變?yōu)槿雵灾髡猩那爸脳l件,另外,國外大學是根據(jù)多元評價結(jié)果獨立進行錄取,而我國通過自主招生之后,只是獲得加分錄取優(yōu)惠,由此,推薦也就發(fā)生變異。
我國高校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按照目前的自主招生框架,還很難達到。雖然今年自主招生被調(diào)整到高考之后進行,但是,僅僅是把此前在高考前進行的筆試、面試,移到高考之后,自主招生還是和集中錄取嫁接,通過自主招生的學生,獲得的還是高考錄取優(yōu)惠(達一本線可錄取,或者低于本校當?shù)劁浫》侄嗌倏射浫。,如此一來,自主招生很難打破分數(shù)評價體系,也就難真正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甚至還有自主招生高校,把自招學生參加高考的分數(shù),作為檢驗自招成績的指標。
筆者一直建議,我國的自主招生,可將統(tǒng)一高考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jù)之一,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學獨立提出申請者的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可以自主申請若干所大學,大學結(jié)合統(tǒng)一測試成績、學生中學學業(yè)成績、大學面試考察和其他指標,諸如中學特長表現(xiàn)、校長(或社會人士)的推薦評價等綜合評價、錄取,一名學生可以獲得多校的錄取,再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后,再進行選擇確認,這才是實行真正的自主招生,有利于高校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也把中學從單一的分數(shù)評價中解決出來,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和興趣。我國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應努力朝這方面探索,不然,基于目前高考整體錄取框架,嫁接進的自主招生,很多概念都會似是而非,有形無神。
太原日報:“實名推薦制”與高考改革 2009-11-27 |
人民日報:自主招生 走在陽光下 2009-03-26 |
太原日報:“實名推薦制”與高考改革 2009-11-27 |
太原日報:“實名推薦制”與高考改革 2009-11-27 |
人民日報:自主招生 走在陽光下 2009-03-26 |
路早昆:高校自主招生 不妨借鑒“他山之石” 2011-02-24 |
熊丙奇:如何真正圓農(nóng)村生公平高考之夢 2011-10-31 |
熊丙奇:自主招生應該重新設(shè)計程序 2013-04-09 |
熊丙奇:促進考試公平要擴大學生選擇權(quán) 2014-04-22 |
今日之聲 2014-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