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年輕人再也難有在城鄉(xiāng)之間自由穿梭的機會,他們并不輕松:在城市是個“夾心層”,在農村又沒“面子”
又到年關;剜l(xiāng)是在異鄉(xiāng)漂泊者的共同話題,曾幾何時,“;丶铱纯础笔歉改笇δ贻p人的殷切期望;而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滿足這個期望不易。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回家,一些人是因為工作需要不能回家,一些人則是覺得“沒臉回家”,寧愿留守異鄉(xiāng)。在《“沒臉回家”的年輕人應得到關注》(原載2014年12月22日《環(huán)球時報》)一文中,筆者從階層結構的角度分析了農村大學生“沒臉回家”的原因。筆者認為,新型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是年輕人無法回家的制度性根源之一。
當前,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從剝削型轉變?yōu)楸Wo型。過去,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是城市從農村汲取資源的制度性保障,通過二元經濟社會福利政策促使農村人口、資源、資金等要素流入城市。在這個結構之下,年輕人在城市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一些奮斗成功的年輕人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一些不算奮斗不成功的年輕人,也因為可以在城市獲得更多的工資性收入而風光回家,F在,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對農村更具保護性,國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建設農村,城市剩余資本也開始大規(guī)模下鄉(xiāng),農村充滿了更多的發(fā)展機會。一些農民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家致富,留守農村的普通年輕人也可以通過在地就業(yè)獲得與城市差距不大的工資收入。這意味著,在城市就業(yè)的年輕人已經不具備絕對優(yōu)勢,更高的生活成本還可能使得他們的積蓄所剩無幾,不敢“回鄉(xiāng)”不僅僅是出于面子考慮,也是實實在在的經濟計算。
總體上看,保護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讓留守農村的弱勢群體獲得了保障。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農村養(yǎng)老保障、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以及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等措施,降低了一般農村家庭的主要支出。另外,這一體制讓絕大多數農民工受益。一些年紀較大的農民工由于失去了在城市就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卻又無法享受城市社會保障,迫使他們必須返鄉(xiāng)。在保護性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下,這部分返鄉(xiāng)農民工可以順利地在地就業(yè),也可以重新從事農業(yè)生產。
顯然,保護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是對城市化進程中的失敗者的最低保障,卻是對在城市奮斗的年輕人的極大挑戰(zhàn)。年輕人如果不是從事金融、高科技等高端行業(yè),就很難具有絕對競爭優(yōu)勢。隨著一部分產業(yè)逐漸向西部、農村地區(qū)轉移,壓縮了一些處于“夾心層”狀態(tài)中的年輕人的上升空間。因此,很多年輕人面對“回鄉(xiāng)”只有兩種選擇:要么盡快放棄“城市夢”,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要么暫時做個“沒臉回家”的年輕人,直至奮斗成功。
年輕人再也難有在城鄉(xiāng)之間自由穿梭的機會,他們并不輕松:在城市是個“夾心層”,在農村又沒“面子”。讓年輕人可以回家過年,已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解決的迫切命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應將保護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惠及群體進一步拓展到在城市奮斗的以農村大學畢業(yè)生群體為主體的“夾心層”。只有完善年輕人在城市奮斗中的住房、醫(yī)療、就業(yè)等保障機制,減輕其生存壓力,才能讓其更加從容地提升自己,更加有“奔頭”,讓其“有臉”回家。
農民工的落腳城市與學生的落腳體制 2013-01-16 |
楊朝清:“中國式裝腔”折射年輕人渴望社會... 2013-02-18 |
鄭州日報:讓北漂回家須有公平的環(huán)境 2013-03-12 |
白田田:打拼“北上廣”不是唯一“成功學” 2014-02-08 |
杜 曉:城鎮(zhèn)化應賦予新生代農民工歸屬感 2014-02-14 |
鄧海建:年輕人不愿呆在“體制外的家鄉(xiāng)”? 2014-03-26 |
呂德文:那些“沒臉回家”的年輕人 2014-12-24 |
艾 丹:正視沒臉回家背后的無奈 2014-12-25 |
時言平:有臉沒臉,都要回家過年 2014-12-25 |
朱昌。褐匾暋皼]臉回家”背后的文化基因之憂 2014-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