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0年,深圳市作為唯一試點,全面啟動公務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后,公安警員序列實施憑年功和業(yè)績“小步快走”職業(yè)發(fā)展通道,90%以上公務員薪酬待遇有望退休前相當于副調研員水平。與此同時,一項針對全國公務員錄用、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已在緊鑼密鼓籌劃中。據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公務員分類改革或將實施。(3月25日《中國經濟周刊》)
用報道中的話說,醞釀推行的公務員分類改革,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無疑將改變時下傳統(tǒng)公務員管理模式的“考試一張卷、培訓一堂課、考核一根尺、升遷一把梯、待遇一鍋飯”現(xiàn)象。站在最為務實的角度看,讓大多數(shù)公務員都有均等、公平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探索建立全新的薪級工資制度,對公務員群體而言,是莫大的利好與福音。正如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仙芝所言,“公務員職業(yè)規(guī)劃由‘獨木橋’變?yōu)椤嘬嚨馈,較好地解決了基層執(zhí)法隊伍和專業(yè)技術隊伍壓職壓級問題!
而站在普通公眾的角度看,他們在關注公務員職業(yè)發(fā)展機會、薪酬待遇變化的同時,更為關注的,無疑還是如何推進公務員管理更趨科學化、精細化的問題。因為從理論上說,醞釀推行公務員分類改革,對公務員群體采取全新的管理模式,理論上能夠在公務員群體內部,起到激發(fā)“源頭活水”的作用。公務員群體的上升空間更大了,薪酬待遇也提升了,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積極性自然也就“水漲船高”,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水準自然也能不斷提升。
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此這般不過是理想預期。比如按照全新劃分的職位類別,如果說,針對行政執(zhí)法類公務員的平時考核和定期考核,多能用具體的“量”進行計算的話,那么,對綜合管理、專業(yè)技術兩類公務員的考核,顯然并不那么容易。特別是,如果對于那些和公眾溝通和聯(lián)系最多的窗口單位公職人員的考核、評價等,若未能建立起足夠科學、合理的機制,公眾看不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問題的改觀,可想而知的是,憤懣與不滿的社會聲音與情緒更會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
正如相關專家的提醒:改革規(guī)定出臺之前要廣泛征求意見,“要特別注意立法過程的透明,以及法律內容的科學、合理和平衡性,避免社會矛盾。”延伸這樣的觀點,用廣泛征求意見的方式,實現(xiàn)立法的透明公開,應該也必須具體到對公務員群體更趨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微觀”層面。原因很簡單,站在普通公眾的視角看,如果醞釀推行的公務員分類改革,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務員群體中的“庸、懶、散”等積弊,不能在公務員考核、獎勵、懲戒等層面激發(fā)“鯰魚效應”,那么“退休人員大比例享副處待遇”的分類改革,不過是堅定了公務員群體“死也要死在編制里”的決心。如此這般,顯然是背離了公務員分類改革的初衷,相關方面當用提前預防的方式戒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