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勾犇 漫畫
一些事情,是從別人那里聽說,還是自己親眼目睹,區(qū)別很大。先前,每次從新聞報道上讀到“扶不扶”事件,比如四川達(dá)州幾個小孩扶起跌倒老太反被訛撞人,總是不明白,明明是自己跌倒的,為什么說別人撞的,這到底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所致?有的說是年歲大了難免有些糊涂,有的說是老年人的弱者心理,有的說跟醫(yī)藥費有關(guān),等等。也許這些原因不能一概排除,但是,有沒有別的原因了呢?日前,親眼目睹一次“扶不扶”的下半場,獲得了一點現(xiàn)場感受。
3月21日中午11點多,途經(jīng)中國絲綢城,在西健康路60號店鋪前,圍著一群人,一個男性老者坐在路邊。一個中年女子問老人:你是一個人出來的嗎?你的家人呢?有沒有他們的電話號碼?
向一個壯實的中年男子打聽獲知,這個老人走到這里,忽然踉蹌起來,跌倒了。就是這位壯實男將老人扶到路邊坐下的。他不怕給自己惹來麻煩?難道他不知道社會輿論已經(jīng)被“扶不扶”三個字?jǐn)嚨梅蟹从炝藛?我只是想了想,沒有問出口。我不想干擾他們的意識和行為,我想看到“原生態(tài)”。
這時,中年女子已經(jīng)撥通了老人家人的電話。一會兒,老人的家人過來了,老伴、老人的女兒(或兒媳?),另外還有一個小孩。打電話的中年女子說,你們怎么把他一個人丟下了?聽得出來,她焦急的心情還沒有平復(fù)。老人的女兒(兒媳?)淡淡地說了一句什么,好像是說老人為買什么自己跑開的。見她如此淡然,旁邊有人嘀咕了一句,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
這時,他的老伴問了一句:你是不是被人絆倒的?
“被人絆倒”?人之常情,這個時候,總要先說一聲“謝謝”的;沒想到她先懷疑是被人絆倒的,而且沒有任何依據(jù)、線索,就懷疑人。 “被人絆倒”——誰的嫌疑最大?按照南京某法官發(fā)明的“不撞不扶”邏輯,壯實男首當(dāng)其沖,打電話的中年女也跑不掉。難道這次他們也扶錯了?但是在場的人都沒接這個話茬。
所謂“懷疑”,就是不相信,不相信有人會做好事!笆遣皇墙O倒的”這句話問出口的時候,問得那么自然、輕易,一點都沒有想到會不會傷害到這些好心人、這些幫助了自己的人。是什么力量讓她失去了這種能力?可能有屬于個人的因素;但這種心理那么普遍,成為社會成員的普遍困境,不會沒有一點社會原因吧?如果人們普遍失去了這種理解、諒解、體諒他人的能力,人與人的“失聯(lián)”就不可避免,社會的撕裂就會愈演愈烈。
跌倒的老人一家走了。在他們背后,圍觀的人群中有人說了一句:怎么連一聲謝謝都沒有的?有這種人家的。
善行沒有能夠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反而暴露出人與人之間橫亙著深深的溝壑。助人者以后還會一如既往地助人嗎?受助者再次遇到困難,還能得到幫助嗎?還有,他們是否還希望今后能得到他人的幫助?總不可能永遠(yuǎn)不需要幫助了;但是,缺乏信任感、安全感,是一種習(xí)慣性的緊張,緊張狀態(tài)中的人很難有長遠(yuǎn)、周全的理性思考——我懷疑,這些年來各種匪夷所思的怪現(xiàn)狀大面積出現(xiàn),是不是全民性智商下降的一種癥狀?(原題:“扶不扶”,一點現(xiàn)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