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5年第一個工作日如期而至,同事見面后幾乎沒有人說“新年快樂”,連道“新年好”的也不多。顯然,大家都依然沉浸在新年夜外灘悲劇帶來的傷痛之中——36條年青生命驟然而逝,何其痛哉!
這場擁擠踩踏事件剛滿一周,遠未到“痛定”之時。不過,這幾天,人們都在討論:悲劇為什么會發(fā)生?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fā)生?關(guān)于前一個問題,不妨靜候權(quán)威調(diào)查結(jié)果;對后一個問題,大家眾口一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這幾天,作為一名父親,看著那令人痛徹心扉的遇難者名單,想著“彼亦人子”,多少有些慶幸自己的孩子沒有去外灘,在這樣的復(fù)雜心情下,我一直在思量著“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句話。
我在各種場合都沒有附和這句話,而是問了自己兩個問題:其一,如果有朋友邀請我去外灘跨年,我會不會去?答案很肯定,不會!因為一怕天寒地凍,二怕人多擁擠。人到中年的我,是無論如何不會去湊這個熱鬧的。其二,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灘跨年,我會不會阻攔?答案也很肯定,不會。原因很簡單,我無法做到讓他永遠不去“人多的地方”。即使,他是我的孩子;即使,悲劇已經(jīng)發(fā)生。
如果我們的孩子,永遠小心翼翼,見到人多的地方就躲,一天到晚宅在家里……那,還有什么生氣?
如果我們的社會,人人都怕去“人多的地方”,商場門可羅雀、景點乏人問津、看臺不見球迷……那,還有什么活力?
如果我們的政府,真的“吃一塹,長一智”,再不敢舉辦大型活動,甚至一紙令下,禁止所有集會……那,還有什么出息?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各種不安全因素,確實跟人多人少成正比。因此,不去人多的地方,無疑是規(guī)避風(fēng)險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如前所述,于私,恐怕很難完全做到不去人多的車站、碼頭、地鐵、商場、劇院、景區(qū);于公,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也無法做到不再有大型活動、大股人流。
那么,怎么辦?
同樣,先說于私。我們當然要提升公共安全意識,每個人都要有公共空間的規(guī)則意識和秩序意識。對于坐飛機有時要脫鞋和解腰帶安檢、連一瓶水也不許帶等“嚴苛”規(guī)矩,大家都很習(xí)慣。一是因為執(zhí)行得很嚴格,二是誰都怕空難。但同樣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長途汽車、公交車、地鐵等,那些帶著易燃易爆物品“闖”關(guān)者,為什么就不為自己的安全考慮呢?外灘的跨年人群中,既有任意推搡、胡亂起哄的“作亂者”,也有挺身而出、大聲疾呼的“后退哥”。悲劇過后,我們總要想一想,在“人多的地方”,我們?nèi)绾伪Wo好自己,如何維護好公共秩序。
再說于公。維護公共安全的主要責(zé)任在政府,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流動越來越快,確!叭硕嗟牡胤健卑踩,是各級政府必須呈交的答卷,而且只能滿分,不容出錯。外灘新年悲劇,是一個極為慘痛的教訓(xùn)。類似踩踏事件,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和我國香港都發(fā)生過,當事地都痛定思痛,探索出一整套控制人流、保障安全的有效措施。這幾天,微信、微博上就此介紹了很多,相信上海也會吸取教訓(xùn)并舉一反三,把安全措施做到位,讓“東方明珠”重放光華。
即使我們再熱愛田園風(fēng)光,再向往山林野趣,也不能否認,大都市的繁華興旺、五光十色、人氣熾熱,自有其魅力。大都市這種“人多的地方”,是我們無可遁逃的。我們能做的,而且必須做的是,共同維護城市公共安全。至于“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樣的“人生經(jīng)驗”,應(yīng)該像“老人倒地不要去扶”、“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之類的“信條”一樣,越快過時越好。
劉雪松:外灘踩踏還有多少痛的領(lǐng)悟 2015-01-04 |
韓 振:踩踏悲劇何時不再重演? 2015-01-02 |
姜 赟:上海踩踏事故,敲響新一年安全警鐘 2015-01-01 |
踩踏教訓(xùn):城市該銘記,每個人都該銘記 2015-01-05 |
踩踏教訓(xùn):城市該銘記,每個人都該銘記 2015-01-05 |
踩踏教訓(xùn):城市該銘記,每個人都該銘記 2015-01-05 |
楊朝清:公共安全問題需補齊急救教育短板 2015-01-05 |
練洪洋:城市公共安全,吁求公眾秩序觀念 2015-01-05 |
深圳特區(qū)報:安全之弦須臾不能放松 2015-01-05 |
徐迅雷:大型活動怎樣扎緊安全“鐵柵欄” 2015-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