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向?qū)v史沒興趣的小表弟突然迷上了清史,把落滿灰塵的歷史課本翻出來,一頁一頁細(xì)讀,這還不過癮,還要上網(wǎng)研究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火耗歸公,迷得忘了吃飯。有這么有意思嗎?有。≡瓉,他是看了小說《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急于對照史實(shí),看看真實(shí)情況究竟如何。那當(dāng)初怎么不樂意學(xué)歷史呢?又是背誦人物,又是背誦年代,又是背誦意義,沒意思透了!
一個“有意思”和“沒意思”,展現(xiàn)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道理。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育中,還有很多把原本挺有意思的事變成了沒意思。比如,“我手寫我心”有意思,洋洋灑灑,酣暢淋漓,要不那么多人愿意曬狀態(tài)、寫日記、刷微博呢,可老師偏偏要求“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學(xué)生搜腸刮肚,干干巴巴,生搬硬套,卻還苦于老師要求“真情實(shí)感”;再比如,學(xué)外語有意思,看原聲電影,不看字幕就知道人物在說啥,可英語課上一味做練習(xí),從紙頭到紙頭,怎么都不如為了搞清楚主角慷慨激昂的陳詞趕忙查字典來得引人入勝;還比如,善良的舉措、溫暖的行動、正義的壯舉有意思,孩子們看動畫片時(shí)經(jīng)常為主人翁的浩然正氣激動不已,為小伙伴之間的真摯友情熱淚盈眶,可品德課上老師干巴巴地講道理、念課文,講臺下總有孩子心不在焉,不以為然甚至昏昏欲睡……
“有意思”怎么變成了“沒意思”?關(guān)鍵是方法不對,如果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沒有喚醒,僅靠外力,靠“填鴨式”的講課、練習(xí)、考試,很難真正學(xué)進(jìn)去,更難入腦入心。要知道,興趣就像課堂上的助推劑,有了興趣,學(xué)生和老師都能事半功倍。
如何從“沒意思”中尋找“有意思”?如何把一些沒意思的事變成孩子們感興趣的事?教育者還要多動點(diǎn)腦筋。
沈陽晚報(bào):“教師揮刀自傷”引發(fā)的反思 2010-08-13 |
賴?yán)^紅:也說家長應(yīng)該對教師的理解和支持 2010-12-22 |
三糊涂:老師姓名呼不得? 2010-12-27 |
中國網(wǎng):充斥的謊言能培育出什么樣的人格 2010-01-19 |
中國網(wǎng):充斥的謊言能培育出什么樣的人格 2010-01-19 |
邵勇林:“讓不讓梨”的答案應(yīng)在現(xiàn)實(shí)中找 2012-04-24 |
將快樂還給孩子 2012-06-01 |
劉海明:從孩子說假話不臉紅說起 2013-06-03 |
為孩子“跑官”,是“官本位”意識的折射嗎? 2014-03-13 |
李愛銘:如此之愛不可取 2014-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