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天早晨6點20分,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先生于北京醫(yī)院逝世,享年102歲。
杜先生辭世的消息一出,引起各界強烈共鳴,許多人通過不同渠道表達著自己的哀思,向杜老致敬,愿杜老一路走好。這不僅僅是對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的尊重,更寄托著人們對一個孜孜改革者的敬意。
作為中國經濟學家、資深農村問題專家,杜潤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1981年,由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參與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確立了“包產到戶”的合法性,對“包產到戶”的爭論得以結束。
循著杜潤生先生的人生履歷,橫跨國家近現(xiàn)代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他的一生始終與國家前途緊密相系,而農村工作、農村改革則是他一切事業(yè)的核心。在農村改革,特別是80年代那場沖破藩籬的改革中,他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先行者。他走過的歷程、他身上閃耀的精神品質,無一不呈現(xiàn)出每場改革、每個改革者的共性。
像杜潤生與“包產到戶”的聯(lián)系一樣,回溯中國改革的歷史,我們總能將某項改革聯(lián)系到具體的個人,如安徽小崗村與改革者萬里。然而,如果就此把改革看作個人的事業(yè),便從根本上低估了改革之宏大。改革是一個全面而漸進的發(fā)展過程,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如杜潤生這樣的改革者,其從事的農村改革工作,亦只是中國經濟改革之下的一個子項。換句話說,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支起改革千頭萬緒的事業(yè)。改革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yè),為改革作出貢獻的,不止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母母镎,更是投身改革事業(yè),為改革作出哪怕些微貢獻的每一個人。
農民的自發(fā)行為、地方的選擇和歷史經驗,杜潤生總結,這是他思想形成的源泉。大概因于此,他晚年曾表示,“包產到戶”是農民自己的發(fā)明。與其說這是一個改革者的謙虛,不如視之為一個改革者的肺腑箴言。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構建、頂層設計,也是近觸現(xiàn)實、實踐經驗的累積。社會從不缺乏創(chuàng)造的實踐和經驗,如何發(fā)現(xiàn)、歸納這些實踐果實,通過國家、政策層面的承認、認可,讓社會自有的動力源源不竭,釋放更多人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活力,進而匯集成為改革的巨大洪流,這些問題,不光是改革者杜潤生留下的人生思考,更是當下每個涉身改革的人面前的課題。
走過杜潤生先生為之奮斗的改革“破冰期”,再回望整個國家一路行來的印跡,沒有多少人會對改革本身提出異議。今天的改革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方向從未改變,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以實現(xiàn)廣大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梢灶A見,這是一場艱辛的改革,這場改革的主角,將會是千千萬萬杜潤生這樣堅韌、執(zhí)著的奉獻者。每個改革的歷史進程,因為這些被人記住的名字,以及折射其身的品質,才有了改革所創(chuàng)造的今天和改革必將創(chuàng)造的明天。
南方日報:這個時代仍然需要改革家群體的出現(xiàn) 2008-12-08 |
光明日報:凝聚改革共識 繼續(xù)推進改革 2012-04-16 |
燁 泉:三大改革撬動“三農”難題 2012-11-16 |
人民日報:護佑改革者涉過“險灘” 2013-04-12 |
泊 眾:改革,靠什么“爬坡過坎” 2013-11-13 |
王新亞:點燃基層改革者心中那一團火 2013-11-07 |
文匯報:開發(fā)和汲取民間的改革智慧 2014-01-21 |
丁建庭:從《平凡的世界》汲取奮斗力量 2015-03-27 |
翁 一:《平凡的世界》:時代變遷的鏡子 2015-03-31 |
徐文秀:把矢志改革者用起來 2015-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