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偶像承載了青春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
汪冰
//agustinmoreno.com2016-04-22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更多

  從神獸到神靈,偶像崇拜在人類歷史上由來已久,確切地說人類的發(fā)展史簡直就是一部偶像崇拜史。人類通過崇拜神通廣大的偶像,而達成了一種與更高力量的結(jié)盟關(guān)系,偶像崇拜給人類賦能,時至今日這一關(guān)系依然存在。只不過,過去的偶像更多是神話人物,但是進入消費社會,偶像的功能更多是由活生生的人來承擔。

  人最需要偶像的年齡大概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彷徨與動蕩很大一部分來自自我的認知混亂和迷惘,而偶像恰恰在這個時候扮演了“理想的自我”這一角色,看一個年輕人喜歡什么樣的偶像,幾乎可以判斷出他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無論歌手演員、體育明星還是成功人士,都是一個人關(guān)于理想自我最具體的呈現(xiàn)。

  看過一個調(diào)查,被問及“崇拜某位偶像的原因有哪些?”,排名第一的是“個性特點”(68.7%),然后依次是“才華努力”(59.1%),“原則觀念”(27.3%),“外貌裝扮”(24.2%),“個人貢獻”(15.7%),個性、能力、三觀與審美這些在大腦中抽象的概念都可以通過偶像得以具體化,讓我們的喜好有了投注的具象載體。此外,還有人分析過為什么娛樂明星比起科學家更容易成為青少年的偶像,主要是因為學業(yè)壓力的擠榨讓年輕人更想陶醉在聲光電的娛樂天地,而不是對數(shù)理化的好奇探知。從這個角度來說,偶像也承載了青春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偶像提供了一種生活范本,一種成功路徑可供崇拜者學習和效仿。比如剛剛退役的NBA傳奇巨星科比,他坐過兩年的冷板凳,他的天賦也許并不超群,可他成了喬丹之后NBA的標志性人物,因為他夠堅持、夠努力。他的那句,“你見過洛杉磯早上4點鐘的樣子嗎?我見過”,激勵了無數(shù)正在朝著自己夢想邁進的人。

  某種程度上,偶像的存在填補了我們的情感空白,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需要。比如,最近隨著一波波韓劇熱在廣大女性中頻繁迭代的各位“國民老公”,高顏值,高智商,高情商,簡直是女性心中理想另一半的完美化身,這樣的偶像崇拜中更多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情感生活的夢想或者填補某種缺憾。當那些守在機場外的女粉絲朝著某男星大喊“老公”的時候,擠在一起的粉絲也獲得了某種歸屬感,“我是誰的粉絲”本身就是一種身份認同。追星給了很多人共同的話題,偶像變成了交流的媒介,也成了關(guān)系的紐帶。

  “沒有粉絲,哪來偶像”,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已經(jīng)讓偶像崇拜,變成偶像制造。粉絲不再是面目模糊的烏合之眾,他們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壯大的力量,在與偶像的互動中刷新著越來越強的存在感。比如,所謂“應援文化”就是指崇拜者們對偶像的各種支持,包括為沒有時間趕通告的偶像提供食物,曾有某韓國偶像收到來自粉絲的32噸應援大米。從購買熒光棒,到粉絲裝備等各類應援物品,甚至通過做慈善來讓自己的偶像形象更加高大,TFBOYS成員王源過生日的時候,據(jù)說粉絲幾乎為他認養(yǎng)了一個動物園。粉絲在這種忘我的付出和投入中,貌似在為他人做嫁衣,不過仔細分析起來這也部分地滿足了自戀的需要,因為我們愛的人也是自我的延伸。

  偶像存在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但是最深的意義莫過于透過偶像照見你自己、你的需要和你的夢想。判斷偶像崇拜是否適度或健康的標準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偶像的存在究竟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好,還是更糟。無論你崇拜誰,都別忘了他不應該成為你現(xiàn)實生活的替代品。其實,崇拜誰也拯救不了我們,與其把大把的好奇心、時間和熱情都獻給別人,不如認真地尋找、發(fā)展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和價值。與其抬頭仰望星空,不如趕快為自己的星光找到閃耀的機會,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偶像!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