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運用還處于一個簡單迎合的階段。植入品牌與劇情完全脫節(jié),更像是導演在“逗你玩兒”。
中國元素進入好萊塢不新鮮。早年如李小龍的《龍爭虎斗》,成龍的《尖峰時刻》,都讓好萊塢一度刮起了“中國風”;近的如《阿凡達》里的哈利路亞懸浮山、《鋼鐵俠3》里的“特供”三分鐘,《環(huán)太平洋》里的男籃三兄弟……好萊塢進行全球化擴張,中國元素自然不可少。
《變形金剛》系列對中國元素的運用向前邁進一大步——在演員、場景、傳統(tǒng)文化符號之外,大量增加了植入廣告。作為美國主宰的全球化商業(yè)機器,并肩負著“文化擴張”的使命,好萊塢這兩年越來越看重海外影響力和票房,尤其是大片,越來越圓滑,不再棱角鮮明地獨大。然而,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運用還處于一個簡單迎合的階段。就拿《變4》而言,最后40分鐘的香港大戰(zhàn),場景里充斥著類似于棚戶區(qū)般雜亂的所在,固然接地氣,卻很難在國際形象上加分。演員方面,女二號李冰冰演的更多還是過場戲,至于呂良偉、韓庚等人,只比群眾演員在鏡頭前多停留了幾秒鐘。
其實,好萊塢電影仍標榜著“個人英雄主義”,它要去別人家的“一畝三分地”上賺錢,兩種觀點間一直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至于中國元素,只能說我們的崛起讓好萊塢刮目相看了,了解和尊重還有待時日。
在《變3》里,國產(chǎn)奶被亞裔工程師在電梯里狂喝30秒,像小丑一樣好笑;《變4》中的跨國企業(yè)大老板,在逃命時仍異常鎮(zhèn)定地喝奶,也只是給觀眾增加了個笑點——國產(chǎn)品牌與劇情完全脫節(jié),更像是導演在“逗你玩兒”。以至于好多觀眾在觀影時有同感,覺得《變4》前一個多小時至少能入戲,但最后40分鐘就完全出戲,不是說為了找植入廣告出戲了,而是這期間的電影劇情質(zhì)量,下降了一個檔次。
好萊塢獻媚中國,與中國電影市場的發(fā)展有關(guān)。2012年以后,美國大片引進數(shù)量從之前的20部增加到34部,美方票房分賬比率由13%上升至25%——中國市場更開放,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巨大的利益驅(qū)動,讓好萊塢對中國的想法從“甜點”升級為“大蛋糕”。
然而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運用,與我們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并不匹配,《變4》也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不過要想根本改觀,尚需我們努力成為電影強國。近期兩部大片《明日邊緣》與《哥斯拉》,均是好萊塢對日本元素的運用,比起硬生生地在取景地與植入廣告上下工夫,顯然這兩部片子做到了文化乃至精神層面上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