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龍敏飛:減少教材出錯需開放教材編寫過程
//agustinmoreno.com2015-11-19來源: 光明網
分享到:更多

  近日,北京林業(yè)大學教師施兵“找茬”大學英語教材一事引發(fā)廣泛關注。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本大學英語教材的錯誤,使得他開始了歷時兩年對大學英語教材的“找茬”歷程。通過查閱100多本教材和資料,他撰寫了一份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直諫教育部。17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有關出版社對查證屬實的問題,采取措施進行更正或將在教材的修訂改版過程中更正。(11月18日《京華時報》)

  對于教材出錯,這些年似乎都不是新聞了。2013年,鄭州的一位老師將書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狀告上法庭,就因為人教版語文教材出現(xiàn)多處錯誤,嚴重誤導學生;2015年,鄭州某作文培訓班教師彭幫懷稱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發(fā)現(xiàn)了63處標點錯誤,直指教材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并將相關責任方告上法庭,一時之間引發(fā)輿論熱議……類似的新聞并不少見,由此可見一些教材的編寫,的確不夠謹慎。

  在很多人眼中,尤其是家長與學生眼中,教材就是權威的象征與寫照,所以他們堅信教材是不會出錯的。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并非如此,一些教材不僅有錯誤,錯誤率還不低,這可能帶來的危害,的確是很大的。一方面,可能誤導一些老師與學生,讓他們“把錯的當對的”,影響學生接受正確的知識;另一方面,這樣的錯誤若是頻頻爆出,也會讓這個行業(yè)的公信力受損,讓很多人覺得,這年頭連教材都靠不住了!

  這些年,各種教材、教輔可謂琳瑯滿目,雖然出版社有足夠的審核機制,但這還遠遠不夠,因為在市場利益的追求下,一些教材的編撰,已經偏離了精打細磨的軌道,完全以經濟利益為上。比如,一些著名的教師或行業(yè)的專家,掛在他們名下的教材很多,但很多并不是他們自己撰寫,而是被冠名,當市場秩序變得混亂,教材的質量便難以保證。顯然,將教材的編寫推向市場化,并不意味著監(jiān)管可以放松。

  就此次教材出錯事故來說,教育部門表示,出版社將進行更正。似乎,事情進展到這一步,是到了塵埃落定的時候了。但問題是,倘若沒有制度性的反思與糾偏,教材出錯肯定還會繼續(xù)上演。畢竟,審核機制還是那套審核機制,監(jiān)管部門還是那些監(jiān)管部門,之前出錯了沒有懲戒,這些機構與部門便不會吸取經驗教訓,那教材再次出錯,其實是完全可以想象的。這就是說,“更正”不應是教材出錯的終點。

  事實上,正如很多出版社人員所言,“教材出現(xiàn)錯誤是不應該的,但即便是歐美出版的教材,也很難保證絲毫沒有錯誤”。這就是說,出現(xiàn)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但很顯然,這不是教材出錯的擋箭牌。最起碼,當出錯無法避免,最大限度地減少出錯應是可以做到的吧?要做到這,教育學者熊丙奇曾表示,“開放教材編寫過程是解決教材出錯的根源”,誠如斯言!只有教材的編寫告別“閉門造車”,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比如家長、老師、學生等,其錯誤率才會降至最低。(龍敏飛)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