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科教-正文
然 玉:大學書店式微的人文焦慮
//agustinmoreno.com2015-09-29來源: 長江日報
分享到:更多

  新一年開學季,教育部發(fā)文決定對各地的高校校園書店數(shù)量、規(guī)模、書店性質、經營狀況開展摸底調查。記者近日走訪北大、清華、北師大等高校校內及周邊的民營書店,發(fā)現(xiàn)短短5年時間,它們中近半數(shù)者從高校的“文化版圖”中黯然“消失”。租金上漲、網絡銷售的沖擊、閱讀習慣的改變成為大學及周邊實體書店消失的主要原因。(9月28日《北京青年報》)

  實體書店式微,幾乎是大勢所趨。在此浪潮中,校園書店似乎同樣難于幸免。所有這一切,無不讓人黯然神傷。曾經以“人文地標”揚名的校園書店,如今或關門停業(yè)或慘淡營生,多數(shù)已不復當年景象。很顯然,此一現(xiàn)象并非簡單的商業(yè)更迭而已,而隱約對應著某種文化價值層面的危機。

  大學書店不僅扮演了知識承襲的紐帶,其本身也構成了一個獨特的話語空間。去書店淘書、看書甚至是發(fā)呆,曾經是備受大學生喜愛的生活方式——安靜年代里,這是極為流行的消遣方式。一代又一代的高校學生,在書店里求知、思考,進行著天馬行空的想象。

  而時至今日,大學書店的境況所以令人焦慮,無疑有著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們擔憂“大學生不再閱讀”。另一方面,不少人難免會因之擔心,當大學書店被拋棄,是不是意味著,那套價值秩序也會被拋棄?事實上,后一種擔憂無疑更為根本。因為,其關系到日益模糊的“大學生形象”,以及全社會對他們的期待。

  與大學書店衰落相伴隨的,是“消費地帶”在高校周邊的興起。不計其數(shù)的餐館、賓館和娛樂場所,相當強勢地占領了大學周邊的版圖。商業(yè)形態(tài)的此消彼長,很多時候最有說服力。這意味著,大學生人群無可逆轉的世俗化,消費主義的強大勢能,動搖了“準知識精英”一貫安定的心,F(xiàn)實語境中,求職創(chuàng)富、功利交際等等實用性訴求,早已取代讀書求索,而成為大學校園的主流情緒。

  拯救大學書店,當然可以有很多應對手段。而除此以外,更為重要的想必還是,要讓大學生們恢復對“閱讀文化”的興趣。這需要多一點精英式的自我期許,也需要多一點的定力與超脫。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