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已進入暑期的大學校園并不平靜,“川醫(yī)”風波未平,“南大”的“校名保衛(wèi)戰(zhàn)”硝煙又起。
針對兩所學校的“為名之爭”,不少人并不以為然,一是覺得兩所知名高校為了名字爭論不休,甚至互相攻擊,有失身份和風雅;二是認為比大學名字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內功”,即大師水準、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兩所學校為名而“戰(zhàn)”,著實沒有必要。
但仔細想想看,“為名之爭”并不是一場“口水戰(zhàn)”那么簡單,這里面一定包含著兩所高校眾多師生、校友對于大學文化、大學精神與學校歷史的認同和敬畏。
這種認同與敬畏,是當有的。
我們知道,現代大學體制可溯源到德國柏林大學,這所創(chuàng)辦于1810年的大學,早已成為現代大學的典范,而這所大學為后人津津樂道的,正在于理念的力量和價值的塑造。學校努力將大學精神與個體精神、民族精神同步建構,使大學精神也熔鑄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對于我們國家的大學來說同樣如此。大學的精神與文化是大學發(fā)展最為關鍵、最核心的價值。校訓、校歌、校史,以及知名校友的事跡,所傳遞與蘊涵的無一不是大學的精神與文化。當一批批學子離開學校,學校最希望被畢業(yè)生們銘記的,正是一所大學的精神與文化。一批批學業(yè)有成的年輕人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最應該傳遞與弘揚的,也正是自己從母校感知和積淀下來的精神與文化。
但遺憾的是,恰恰是這份大學最厚重的精神財富,成了稀缺品,很多在校生提及校園文化不以為然,很多畢業(yè)生提及母校的文化和歷史也很“無感”!熬窦覉@”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成了最神圣,卻也最遙遠的概念。
從這個角度來說,借由一場“校名保衛(wèi)戰(zhàn)”,讓大學生們在喧囂過后,認真地重溫一下母校的文化與精神內涵,讓高校重新反思一下是否已經為師生構建起一座堅實的“精神家園”,不也挺好?
新華網:破壞“真遺產”與重建“假古董” 2009-07-27 |
新華網:破壞“真遺產”與重建“假古董” 2009-07-27 |
長江日報:旅游景點面向誰 2010-03-31 |
長江日報:旅游景點面向誰 2010-03-31 |
張玉勝:羅彩霞選擇和解,社會仍無法“解脫” 2010-08-16 |
長江日報:從“焚琴煮鶴”看官僚風氣 2009-06-03 |
長江日報:從“焚琴煮鶴”看官僚風氣 2009-06-03 |
林章凜:捍衛(wèi)PX真相勿止步于清華學子科普... 2014-04-10 |
聞“塑”色變 2014-10-13 |
胡 波:誰將贏得課堂保衛(wèi)戰(zhàn) 201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