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國際-正文
阮宗澤:中國從響應到倡議,美國該高興
//agustinmoreno.com2015-08-19來源: 環(huán)球時報
分享到:更多

  近來,美國對中美關系的吐槽增多,比如有人認為中國外交“咄咄逼人”,并熱衷于展示“強硬”;有人懷疑中國是否放棄“和平發(fā)展”和“韜光養(yǎng)晦”,而只追求“有所作為”;有人擔心,回應中國率先倡議的“新型大國關系”將使美國過早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有人提出要反思自尼克松以來的美國對華政策等等。同時,中國國內對美國的對華政策以及中美關系也有不同的聲音與爭論。加上近來中美雙方在南海、網絡安全等問題上的磕碰,而這些分歧與摩擦,又在美國進入大選季的背景下被放大,對中美關系的前景投下些許陰霾。

  中美關系的進程從來就非一帆風順。這些論調與現象的出現,主要緣于美國對中國進取型外交缺乏客觀理性的把握。近來,中美角色互換,過去是美國倡議,中國跟隨;現在卻是中國倡議,美國說“不”。曾幾何時,美國有人批評中國“搭便車”,要求中國發(fā)揮更大作用,承擔更多責任。然而,當中國開始逐漸發(fā)揮作用時,有人卻坐不住了,懷疑起了中國的意圖。

  比如面對中國倡導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安全觀、“一帶一路”等,美國懷疑、消極的一面日益凸顯。這種半推半就或說“不”的態(tài)度,顯然與其要求中國發(fā)揮更大作用的呼聲自相矛盾。

  另外,美國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表述也存在過度解讀的傾向。例如當中國說“太平洋之大足以容得下崛起的中國與美國”時,中國是在展示善意,表示中美完全可以在亞太和平相處,美國卻擔心中國要與美國分權;再如當中國對周邊國家說“遠親不如近鄰”時,美國就心里發(fā)酸,認為這又是一個中國要排擠美國的“證據”。

  中國在南海的維權行為并非要將美國排除出亞洲。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時,承認美國在亞太也有現實利益,強調“中國無意把美排擠出亞洲,愿意看到美國在亞太發(fā)揮積極作用”。中方愿與美方在亞太實現良性互動,為中美關系健康發(fā)展增添正能量。

  其實,中國在國際上更多發(fā)聲,更主動提出倡議,正是中國負責任的體現,是國際社會的期待,也是擴展中美合作的機遇。應當看到,中國在諸多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往往采取與美國積極合作的立場,而美國現在要學會用發(fā)展的、客觀公正的眼光看中國,并逐漸適應中國由響應倡議到提出倡議的改變,不能因為一個建設性倡議提出者是中國,美國就一味地懷疑并拒絕。

  總之,建立新型的中美關系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恩賜,而是中美共同的需要,是中美21世紀的共同事業(yè)。盡管中國外交呈現積極進取態(tài)勢,但本質上仍是防御性的。中國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力量的增長即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更認識到與美國保持合作共贏關系的重要性。正是本著對中美關系負責的態(tài)度,中國才提出了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倡議,主動塑造未來的中美關系,這正是中國“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的體現。對美國而言,確保中國的持久合作有助于增強美國的地位,而不是相反。因此,越是面對各種雜音,越要堅定共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信念。(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