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國“綠卡”將降低門檻的消息引來廣泛關注。據(jù)悉,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修改“綠卡”審批管理辦法,設置更加靈活務實的申請條件,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
“綠卡”制度源于2004年頒布實施的《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由于申請條件條件嚴格又繁瑣,至今只有1306名外籍人才獲得永久居留權。對比同期入境人數(shù),則是數(shù)以千萬計,僅青島一地,常住外國人就超過10萬。中國“綠卡”,更多時候成為了一種榮譽性獎勵,未能方便人口管理,也沒有發(fā)揮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積極作用。
人才濟濟、人盡其才,向來是大國氣象的特質(zhì),也是支撐一國長盛不衰的繁榮密碼;赝兰o前期美國超越歐洲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的歷史,求賢若渴、尊重人才、爭奪人才是至為關鍵的原因。“科學狂人”愛因斯坦、“中子物理學之父”費米、“火箭之父”馮?卡門、“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正是靠著這樣一大批外來科學家,美國夢才有站上世界前臺的蓬勃后勁。
放眼世界人才競爭,日趨白熱化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借學校和企業(yè)的研發(fā)機構(gòu)開門取材,還是修改移民法規(guī)、放寬留學限制,發(fā)達國家的“人才收割機”,重點瞄向的目標里都少不了中國。打贏人才爭奪戰(zhàn),成為中國決勝世界競爭的關鍵。雖然近來涌現(xiàn)出施一公、饒毅、柳百成、鄧中翰等一大批“當代錢學森”,留學人員回流也成為趨勢,但在人才凈流出的赤裸現(xiàn)實面前,人才工作容不得絲毫的驕傲和麻痹。
更為憂心的問題來自體制。狹窄的成才通道,有限的成長空間,堅厚的戶籍身份壁壘,讓廣大人才難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科學發(fā)展的瓶頸,人才培養(yǎng)的尷尬,人才流失的現(xiàn)實,深深拷問著中國的人才體制、教育體制、科技體制。
做好人才服務工作,是培養(yǎng)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方式,而做好人才服務工作的最佳路徑,莫過于改革。惟有改革,才能激發(fā)起蓬勃信心,才能激活人才戰(zhàn)略的一江春水。我們并不缺乏雄偉的人才規(guī)劃和人才強國目標,也并不缺少導向性的人才激勵獎勵政策,我們所缺乏的,是人才體制機制的綜合性深入性改革。惟有堅定不移地地深化改革,甩掉唯學歷、職稱、資歷、身份是舉的傳統(tǒng)觀念包袱,打破阻礙人才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壁壘和堅冰,我們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人才輩出、人才廣聚的良好環(huán)境和氛圍。
改革是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有什么樣的改革就有什么樣的活力生機和治理答卷。用改革開掘取之不竭的人才源泉,我們必能迎來“人人皆能成才,行行皆能出彩”的生動局面,也必定可以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壯麗征程添注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