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城市衣櫥如何溫暖寒冬
楊芳秀
//agustinmoreno.com2016-11-25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這段時間,全國迎來大面積降溫,城市里的人們紛紛換上冬裝。換季之時清理衣櫥,很多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有那么多衣服,有些甚至好幾年都沒有穿過一次。扔掉可惜,送人也拿不出手,閑置衣物的處置,捐贈成了首選。

  的確,并非每個人都有滿滿的衣櫥。中國如此之大,有身家千億的馬云,也有家徒四壁的“小馬云”。讓人痛心的是,還有一些邊遠地區(qū)的老人孩子,甚至缺少基本的御寒衣物。他們追求的不是時尚,甚至連合身都談不上,只是希望能穿得暖和,不致受凍。

  然而,衣服捐贈,卻遠非那么簡單。去年冬天有媒體報道,四川攀枝花市一個農村小學2007年在網上發(fā)帖,希望網友能為孩子捐贈衣物,結果8年來每年收到數十噸衣物,捐贈反而變成了負擔。而捐贈的衣物如何保證穿著合適、安全衛(wèi)生,同樣是一個難題。這既需要龐大人力和精力的支撐,也需要很多細致和耐心的奉獻,絕不是“一捐了之”那么簡單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衣物捐贈折射出公益組織、公益活動的重要性。比如,公益組織“愛心衣櫥”攜手騰訊視頻《拜托了衣櫥》節(jié)目,從募捐舊衣到購置新衣,讓偏遠、高寒地區(qū)的孩子們能穿上暖和的冬衣。

  屢屢出現(xiàn)的關于愛心捐助的新聞可以證明,公眾并不缺愛心,缺少的是信息和信任,如果能有可靠的人提供可靠的信息,募集應該相對簡單。公益組織與公益活動的結合,拓寬了公眾的“愛心源”,拓展了公益行動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另一方面,公益組織也能解決捐贈錢物的處理、分發(fā)問題。比如,捐贈衣物的分揀、清洗、消毒、存儲、運送,如果沒有公益組織的介入,捐贈者與受捐人可能都不會有這么多精力財力去處理。

  其實,每年“雙11”的銷售量,著實讓人看到中國家庭中閑置衣物的量是多么巨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否有更多辦法,找到“再生”渠道,激活閑置衣物,讓愛心對接更為順暢,考驗著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的能力。比如,能否在明星或者普通人的衣櫥中發(fā)掘“拍賣品”?能否與生產商合作開發(fā)閑置衣物的“再生品”?能否與銷售平臺合作激勵網友在購置衣物時奉獻愛心?總之,當前,渠道更多、平臺更多,理應有更多方式、更多辦法。

  貧困人群的幫扶,社會力量的參與必不可少。過冬的衣物、孩子的文具、老人的藥品……當更多人、更多行業(yè)加入進來,愛心就能變成溫暖、變成健康,變成一個社會前行的力量。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